槐乡大地
洪洞小吃采风的日子
◎ 贾永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记
3月29日,我在南风书社看到洪洞4315产业振兴体系之《洪洞小吃》样书,又惊又喜。打开这本沉甸甸的有厚度、有深度、有亮度的书册,特别是在“小吃风采”板块,看到经自己亲手采编的精美图片和简洁文字相得益彰的16家小吃店时,心绪竟莫名地泛滥不已。我赶紧掏出手机,匆匆把这16份图文介绍一一拍下来,时光仿佛又重回那奔波劳累的十天采编之中。
2月26日,接到洪洞县美食领导小组让我负责南垣片16家小吃店的采编任务后,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绝不能有半点懈怠。《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些采诗官可谓我国最早的内参资政。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古时采风官,手摇木铎,身背竹卷,行走于田园小径,游荡于山林之间,采集民谣,反映民声民言劳碌奔波的场景。
尽管提前做了详尽的工作预案,设计了十多个专业性的入户提问;尽管有前年暑期搜集洪洞小吃的历练加持,还拥有全国第一届乡村工匠300字资料介绍的编纂经历。虽然信心满满,但连续几天的入户采风证明,此事远非自己先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关,进店入户,众口皆夸此举好,微瑕亦不掩其华。
头一站我先赴甘亭辖区,基本顺利。由于前年搜集老家味道时,与羊獬刘家熏鸡店有过深度交集,图片资料很快得以落实,我信心陡增。在收集北杜村芝麻丸资料时,就开始遇到点小麻烦,当时厂里关着门没有生产。经与村干部沟通,才知道该产品需要保鲜,卖得差不多才开始生产。通过电话我找到华人老家商贸公司,待自我介绍,说清目的之后,素质极高的负责人潘总,给我发来一张截图,他从网上查出我写过的许多文章,这才取得信任,次日他便交回相关的图文资料。
从第二天开始,大多数店主起初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一时没反应过来,我就反复阐明此次活动“县委县政府免费为大家广告宣传,不收费,不吃饭,不送礼”,希望大家全力配合。终于明白过来后,大家都热情高涨,谁也不愿意错过此次良机,于是,他们忙前忙后提供图片资料。大家对县里安排的这项惠民富民举措打心底里表示感谢。
苏堡村王爱苏老人激动地说:“压根就没想到咱们县政府这么关心开小饭铺的。”
李堡村张云飞则感慨不已:“政府肯出钱给咱打广告做宣传,真心扶持小吃产业发展,这在以往从来没有过。”
尹壁村申黎明则一个劲儿地不停念叨:“饭也不吃,茶也不喝,上门服务还分文不取,从没见过这样的。”
但仍有个别店家态度冷淡,行动迟缓,甚至不屑一顾,还说骗吃骗喝的人他见得多了。当时我就感觉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心想,人家既然不愿意被宣传,咱立马走人就是了。但转念一想,县里下这么大气力扶持小吃产业,眼前这点委屈又算个啥。换位思考一下,他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冷静下来的我及时联系村级联络员与市场监管所,甚至把我写过洪洞小吃的几份报纸拿出来,让他阅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到我的诚意后,他才打消了所有顾虑,心悦诚服,提供出最为理想的图文资料。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遇到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大部分店主只会干不会写。有的店送来的材料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按在谁家头上,都是一个模样,完全体现不出该店的特色。于是,按照事先的设问话题,我掏出纸笔一边慢慢盘问,一边手头记录。有些店主一经点拨,都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就这样,我拿到只属于该店的珍贵材料。很多店主如梦方醒,原来材料得这么来写啊。唯独孟氏羊汤的老板孟亮拍着胸脯说:“放心吧,我会按时交回材料的。”后来,我从他大舅子那里得知,原来孟老板的爱人是位教师,写的好着呢!
第二关,文字编辑,耗时费力,慢工出细活,好似磨制绣花针。
同样是写炖鸡,这几家炖鸡店如同一群孪生姊妹,怎么能精细区分开来?通过比对,我做了如下处理:孙庄炖鸡侧重于特辣与微辣两种口味;李堡云飞炖鸡侧重于大火猛炖收汁工艺;范村炖鸡侧重于疫情期间钻研20余次的故事;尹壁炖鸡则侧重中药炖制的独到工艺。
同样是写面食,牛牛酥肉面,醒面需一小时;李家拉面,醒面需十小时;而吉家饽糕,则是现和现做,不用醒面。
我在文字编辑中,或侧重家族传承,或侧重励志故事,或侧重独门绝技,或侧重客户反馈,或侧重菜品特色。力争做到人人不同,店店各异,最大程度地突出每一家店的鲜明特色。同时,及时把初稿反馈给店主,充分听取其意见,再修改。最后,让这份不足500字的短文,既具有较强的说明性,还富有浓郁的文学性,充分体现出技艺、故事、特色、影响等要素。
同样是“重八席”,苏堡村的老“刀把”王爱苏,多年来一直秉承苏堡刘家宫廷风味不改,尽管年逾七旬,但“炸馏鸡”的每一道工序,现场制作一丝不苟,其敬业精神,令人敬重。而安乐村的“八蒸碗”,则是把重八席传统菜品,全部采用“蒸”之烹饪技法,结合现代塑封工艺,老菜创新而来,做到了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第三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额外收获。
3月3日下午,坐在安乐村饭店的包间内,在省城有着15年从业经历的老板韩星,就着白开水,我随机提问,他娓娓而谈。也许是我的兴趣点触动了韩星的人生坎坷路,他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滔滔不绝竟一发不可收拾。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他仍意犹未尽。若不是窗外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督促我不得不走时,极力挽留我的韩星这才恋恋不舍目送我消失在古杨侯国的阡陌之中。这次相见恨晚,促成了《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一文很快出炉。临汾、洪洞的朋友纷纷向我要韩星的电话和位置图,皆慕名前往安乐村饭店品尝美食。
在春寒料峭的时节,穿大街,过小巷,越沟壑,跨山涧,用满腔的工作热情,挖掘洪洞小吃的历史与品类;用扶持小吃产业的初心,去采撷分布各处的厨艺奇葩。洪洞小吃采风官,就是要把县委县政府对小吃从业者的深切关怀送上门送到家。这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要沟通的技巧;不仅需要身体力行,还需要彰显责任担当。不仅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理性与智慧。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当我把样书的封面与每个店家的图文照片,一一分发给他们后,大家都发来点赞和鲜花的表情,并附上一句“谢谢贾老师”“领导辛苦了”。
我理直气壮:“办实事,办好事,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吉家饽糕店发来微信:“叔,有时间过来尝一下饽糕,两个店都行!”
范村小郭饭店发来:“谢谢您把小郭面馆描绘的如此精彩!”我戏谑他当初还不珍惜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他马上发来一个红包致歉:“小小心意。”(我当然拒收)
安乐村饭店韩星发出邀约:“春天里,我们还缺一次长谈。”
还有人询问:“老师,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
我当即答复,不用花钱买,每个入选店均可赠送一本。
搜罗人间脍炙,留住舌尖记忆。洪洞小吃采风,一次路途艰辛、收获满满的采风之旅,一次传递温暖、关注民生的爱心之旅。
山西小吃之乡,有你,有我,我们始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