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媒体采访团聚焦洪洞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活动7月22日在太原启动。7月24日上午,由中央新闻网站、法治专业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平台、山西省内新闻网站媒体记者和部分网络名人组成的媒体采访团走进我市洪洞县,先后探访华夏司法博物馆与明代监狱。在跨越千年的司法文明遗存中,探寻传统法治文化与现代网络普法的精神共鸣。
华夏司法博物馆 解码中华法治基因
上午10时许,采访团首先抵达华夏司法博物馆。华夏司法博物馆位于我国法律始祖皋陶故里——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
门口蹲守的两尊獬豸石像,成为开启这场法治探访的“第一印象”。“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洪洞县司法局党组成员邢婷婷向采访团介绍,“它是中国古代‘司法公正’的象征,这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一脉相承。”
华夏司法博物馆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为明清风格。馆内设“法之源”“历史篇”“现代篇”“人物篇”“皋陶后裔姓氏纪念堂”5个部分,以丰富的史料、实物、图片、碑文、壁画等形式,反映了我国司法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历史演变,是集纪念皋陶、研究皋陶法治思想、展示中国法制发展史、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一体的我国首个司法博物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华夏司法博物馆,我了解到了皋陶的法治思想、历朝历代的一些法律制度和法治的核心人物,希望通过我们这次媒体行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华夏司法的源头。”山西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黄河Plus”记者张宇感慨道。明代监狱
明代监狱 从“苏三故事”看司法文明进步
上午11时许,采访团来到洪洞县明代监狱。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的古监狱,是全国仅存的一座最为完整的明代监狱,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封建社会县衙监狱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因京剧《苏三起解》中“苏三离了洪洞县”的经典唱段广为人知,故又称“苏三监狱”。
穿过象征威严的“虎头牢门”,采访团走进青砖砌成的狱区。“这里就是传说中苏三被关押的地方。”在女牢旧址,讲解员荆春春指着一间仅4平方米的狭小牢房说,“苏三的故事传递了‘冤假错案终昭雪’的信念,与今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追求高度契合。比如牢房外的‘狱神庙’,其实是古人对‘司法公正’的精神寄托。”
“普法不仅要普及法律条文,更要传递法治精神。”抖音内容运行经理刘潇说,“今天看到这座古监狱建筑,更能体会到现代法治文明的进步。这种一边看历史、一边学法律的形式非常新颖,也让我感受到洪洞县把传统司法智慧和现代的普法结合得非常好,希望之后能够通过我们的这个平台为山西的普法贡献一份力量。”
法治的进步,永远是文明前行的基石;而普法的创新,则让这份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回望华夏司法博物馆的飞檐斗拱与明代监狱的青砖灰瓦,洪洞一行让采访团对“法润三晋·E法同行”的内涵有了更生动的理解——传统法治文化中蕴含的公正、教化、民本思想,恰是现代网络普法最深厚的文化根基。

来源:《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