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隐姓埋名的地下交通员
◎ 贾永安
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尧都区枕头村抗战纪念馆隆重举办了“抗日烽火遍尧乡”大型主题展览。展览的第七章《抗日英雄小姐妹》,重点介绍了泊庄村李福俏、李福秀革命家庭的英雄事迹。原来,兄妹七人皆在二哥李虎鳌(化名牛志强)影响和引导下,先后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地下工作者李虎鳌被叛徒出卖,处境极度危险。经党组织批准,他才隐姓埋名,更名叫作牛志强。
打开时任洪洞农校书记牛志强1963年亲自填写的一份干部履历表,得到如下关键信息:牛志强,曾用名李虎鳌,出生于1916年10月。1938年11月在临汾河西的河南村,由姚登山(解放后在外交部工作)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因当时在临汾驻扎的牺盟会、决死队、游击队很多,其中我的同学不少,经他们动员参加了工作……
从中清楚看出,牛志强于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据其子李金平回忆,父亲长得高大魁梧,他偶尔从母亲冀秀清嘴里得知父亲的一些往事。
1937年,在临汾一中就读的李虎鳌就参加了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1940年,从临汾调至晋中吕梁山七分区参加抗日斗争,先后任晋中游击队支队长、分区政委。曾隐居在平遥西王智乡大羌城村的冀秀清家里(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夫妻)。据冀秀清回忆,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队伍中若少了几个熟悉的面孔,心中就会充满无比悲痛。
有一次,牛志强赴秘密地点开会。他刚走进会场不一会儿,放哨的同志就匆匆通报,说发现有一股日寇正往这边赶来。一瞬间,大家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牛志强,莫非他是日本人的奸细?于是,大家将他捆绑了起来。少顷,迫于偷袭的日本兵即将赶到,大家来不及处置牛志强,只好分散逃离,把孤零零的牛志强一人丟在了会场。危急之下,被捆住胳膊的牛志强奋力钻入二层的一处阴暗角落里,屏住呼吸隐藏起来。日本士兵把现场搜查得乱七八糟,最后一无所获才悻悻离去。被惊出一身冷汗的牛志强侥幸逃生。牛书记曾对妻子感慨道,被敌人杀害并不惧怕,最难受的就是被自己的同志冤枉和误解。
一个大风肆虐的漆黑夜晚,由于叛徒的出卖,本已躺下休息的牛志强被突然闯进门来的一伙儿顽固兵捕获,就在被顽固兵押解即将对他执行枪决的紧要关头,急中生智的牛志强突然大喝一声:“日本人来了”。趁着敌人一愣神,他迅疾钻进一人多高的茂密玉米地里,冒着身边不断呼啸而过的子弹,一路狂奔,最终得以虎口脱险。
最让牛志强刻骨铭心的,还是护送首长胡服(刘少 奇代号)过黄河去延安的特殊经历。当时,处于敌占区的平遥是晋冀鲁豫根据地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1942年10月,平遥县委接上级要求护送首长通过敌人封锁线的命令。11月下旬,牛志强等赴太岳军区接首长抵达晋中。中共晋西南工委和平介县委组织了交通队300余人参与护送。趁着夜色,他们化装行进,多次避开敌巡逻队。先后越同蒲线、渡汾河,穿太汾公路,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晋西北,把首长以及随行安全交给晋绥军区部队,圆满完成护送任务。
1947年,牛志强被派回洪赵支队工作,女儿李汾平出生在刘家垣陈村。临汾解放后,牛志强同志在河西帽儿刘村两任汾西区委书记。1950年赴翼城县任粮食局局长,长子李义平出生。后任晋南专署粮食局局长、山西省保险公司经理,级别为行政十三级。之后,历任洪洞第二中学书记,洪洞农校校长,晋南专署商业局书记,临汾地区洪洞农职校书记等职。(据悉,因长子李义平身染严重的黄疸病,他没有听从组织安排南下,被降职两级)。
1958年,山西省政府决定将洪洞第二中学校改为洪洞农业学校。这位历经枪林弹雨洗礼的抗日老兵担任校长。他带领全校师生发扬抗大精神,勤俭建校。1962年,雨水冲破了校门外的南干渠,整个学校被淹。在洪涝面前,牛书记天天带头与职工一起抗涝排水。
1964年,根据刘少 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山西洪洞农业职业学校成立,牛志强任书记,燕森甫任校长。(这期间,牛书记一家租住甘亭煤检站、甘亭村冯全宝家。临汾解放后,其妻曾为临汾职工医院、山大医院妇产科护士。后自动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当时,牛书记心急如焚,不停地找洪洞县委、跑临汾地委,请来李辉副专员,解决迟迟未能归还的校舍问题;他带领300余名师生,借用北杜村砖场,扣坯、烧砖,他亲自开着拖拉机运输材料;又组织师生大搞勤工俭学。他曾以娴熟的骑术,制服桀骜难驯的骡马,保证了畜牧教学之需。在劳动竞赛中,无论用平车拉煤、手掰玉米、还是挑担子上窑顶,牛书记总能力拔头筹。他组织学毛选、学雷锋、学王杰、学焦裕禄等活动,狠抓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1966年,洪洞农校受到“*文化 大革命”运动冲击。7月份校园里贴出第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当权派。牛书记从事地下党工作,出生入死,没有丧生,可他们却硬要把“幸存”下来的牛书记说成是敌人潜伏下来的特务,对其进行多次游斗。严冬时,强行让他脱去棉衣;酷暑时,令其站于烈日之下。白天,让他劳动改造;黑夜,轮番上阵进行围攻。个性极强的牛书记实在受不了他们这种无中生有的污蔑和中伤,只尖锐地说了一句:“不要看你们现在高举拳头,大喊口号,日本人来了,咱看看是谁往前冲、谁往后跑?”
1967年的麦收时节,由于遭受长期的肉体摧残与精神折磨,引发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回到北杜家中的牛书记被一邻居发现倒在了厕所旁边。虽经公社医院、农校校医全力抢救,最终因突发脑溢血病故。
1962年,国家实施城镇人口和职工压缩精简下放政策,对象是十七级以下的干部和职工家属。而当时级别为十五级的牛书记,为了保证整个压缩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以身作则,率先带头把全家人压缩下放到了北杜大队,村里分给他家七亩田。牛书记公而忘私,凸显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牛书记一生性情耿直,廉洁奉公,一直保持着农民那种最朴素无华的品质。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牛书记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平时穿着非常朴素,有一次,在农校大门口曾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师傅,豆腐多少钱一斤”?他竟被路人误认成卖豆腐的游贩。当初牛书记家娃娃太多,由于吃不饱,经常喊饿。当最小的姑娘才6个月大时,他趁爱人去茅房的功夫,就赶紧把幼 女抱走送了人。平时他常对爱人讲,公家的东西咱决不允许碰。有一回,看见娃娃饿得厉害,农校食堂的炊事班长郝文学好意拿了块馍给三子李和平吃,结果被牛书记发现,他硬是从娃娃手里夺下馍,重新放回食堂。在北杜学校上学的孩子李建平、李和平,把老师落在课堂上的毛笔悄悄拿回家,老父亲二话不说就摘下腰间皮带轮番抽打。农校人都知道,牛书记虽然平时工作要求特别严格,但他很讲人情味,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是一位正直正派、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好领导。
1938年,侵华日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六六惨案”,家乡被烧成一片断壁残垣。从那一刻起,他心里就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他鼓励六个兄妹先后投身革命,全家七子,一门英杰;战火纷飞中,他英勇无畏,出生入死,可谓志士丹心;和平时期,他先后在粮食、保险、商业、教育等领域殚精竭虑,成绩卓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牛书记一生忠于党和人民,立场坚定;忠诚无私深植于他的血脉,顽强坚韧熔铸在他的骨髓。他从不张扬,尽管他曾自带光环,自拥辉煌。牛志强,一位英雄的革命志士,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一个甘于奉献的领导干部,一位身正行端的伟岸父亲。
汾水拍岸,洪崖谷应。牛志强家族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是抗日战争中无数英雄家庭的缩影。而二哥李虎鳌的一生隐秘而伟大,平凡而光荣,诠释了共产党人“隐姓埋名”的无比忠诚与使命担当。
(作者系原洪洞农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