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忆原上村蟞水塘
◎ 李端儿
 
  去过九寨沟看花海与瀑布,到过不少大峡谷欣赏山水传说,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其美。但每次逛完景点,都不由得想起我原上村的蟞水塘。它虽不及名景完美,名扬华夏,却是实在的美——既有景致,又为民所用。那是天造地设的景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馈赠,更是苍天赐给原上村民的风水宝地,藏着大自然对人间最质朴的匠心。
  从原上村后河往南,越过后沟甘泉百余米,便到了蟞水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急流而下的蟞水塘瀑布,宽约1米,高低落差约5米,像串起的珍珠玉帘,垂落时叮咚作响,似把山风都染成了清脆的调子。四周溅起的浪花如白色的烟雾,让人不由得想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的诗句,恍若身临其境。瀑布下方,被水流常年侵蚀成一汪深潭,水呈青绿色,映着天光,清澈见底。潭里有鱼群跃动,有螃蟹横行,有虾儿戏水,还有乌龟伏在滩边晒太阳。
  顺着陡峭的山石路拾级而上,便是宽阔的蟞水塘河。河底由天然的大石板倾斜铺就,如屏似镜,高低错落间形成许多小水塘,水塘顺着石板缝隙流出,到瀑布上的大石板处一泻而下,便成了这美丽动人的瀑布。
  蟞水塘的水源由一泓泓清泉水汇集而成,春天,清冽甘甜;夏季,岸边绿树庄稼倒映在水中,像一湾银镶玉的花海;汛期来时,山洪裹挟着草木奔涌而下,水色如黄河般浑浊湍急,蟞水塘瀑布也随着暴涨,竟有几分壶口瀑布之势;秋天,落叶飘入水塘,像一叶叶小舟,载着诗意漂向远方;冬天,水面结冰,冰花镶在青石板上,阳光洒在冰面,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又像一面跳动着的镜子,别有一番美感。
  宽河东侧邻着下鲁岭,西侧原上村的梯田,种着高粱、玉米、棉花,还有整齐的菜畦。坐在塘边仰望,满眼绿莹莹的生机。河岸杂草丛生,野花盛开:火红的打豌花、金黄的野菊花、蒲公英,如雪的白菊花,还有五颜六色的喇叭花。一朵朵、一簇簇,争先恐后地装扮着大自然,也为浣衣的妇人营造了舒适的环境,连捶打的木槌声都带着笑意,把疲劳轻轻敲进了水里。
  再看那些蜂窝状的小池塘,水活而清,天然石板成了最好的搓衣板。夏天,村里人就到这里洗衣服:人少时一人一塘,人多时两三个人共一塘,边洗边聊天,热闹非凡。洗干净的衣服铺在远处的青石板上晾晒,很快就干了。在这样的景致里洗衣,竟不觉得累。
  夏季的蟞水塘,瀑布上面是妇女浣洗的好去处,下方的深潭则是男人们洗浴的乐园。那时物资匮乏,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火热的太阳晒得人稍动便汗流浃背。家里没有洗澡的地方,男人们便三三两两结伴到塘边,扎个猛子,泡个冷水浴,孩子们在岸边追着水花跑,喊声惊起塘边的蜻蜓。浑身燥热消去,疲劳尽失。
  如今,由于环境变化,地下水位下降,原上村后河的泉眼少了,河水也渐渐干涸。但我们永远忘不了苍天赐福原上村的蟞水塘。蟞水塘的干涸或许带走了潺潺水声,却带不走它在岁月里刻下的生命印迹——那是大自然与人最质朴的相拥,是大自然给故乡的抒情诗,永远在记忆里潺潺流淌,成了故乡递给我们的一张旧船票,一触即能渡回那段与自然相拥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