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韭  花
◎ 程洪俊
 
  秋分刚过,正是腌制韭花的好时节。
  闲来翻阅《三希堂法帖》,“韭花帖”赫然入目。作者杨凝式是唐代颜柳欧褚到宋朝苏黄米蔡之间的关键过渡人物,他不仅字写得好,文章也极为雅致:
  “昼寝乍兴,朝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狞,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这篇《韭花帖》是杨凝式午睡初醒,正感饥饿难耐之时,忽然收到友人馈赠的韭花美食,心中惬意,灵感大发而作。其清代内务府藏本被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于无锡博物院。此帖为行书,墨迹麻纸本,五代时期作品,高26厘米,宽28厘米,全卷293厘米,共7行63字,被誉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五。
  我正沉浸在杨氏墨宝的雅致之中,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李堡炖鸡餐馆老板、李堡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云飞爽朗的声音:“哥!我和你弟妹正在腌韭花,一两天就给您送几瓶尝尝鲜。”
  一声简单的问候,却饱含着浓浓的乡情暖意。
  近几年因县委中心工作需要,自己工作职责所在,在引领参与洪洞小吃创建“山西小吃之乡”的过程中,我与全县各村镇小吃店的经营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万安厚倘咸菜厂的老板杜建军先生前几天还从浙江安吉的民宿寄来了几盒原产地白茶,真是礼轻情意重。大槐树左北村晋香裕卤肉的焦亮、滑文瑾夫妇,李家拉面的李峰夫妇,赵城贾老十猪头肉的贾争气、王阿丽夫妇,还有赵城的十里香饭店、杨白娃元宵、大个元宵,以及城内的永祥饭店、圣苑饭店、洪赵小吃、好运面来香饭店、燕子拉面、鑫家园的老板们,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张云飞兄弟的问候,让我不禁想起每年入秋时,四姐梅梅总会给我送几瓶亲手腌好的韭花酱。四姐梅大我8岁,把我从小背上长大,接送我上小学,给我做饭。后来她嫁到了种植水稻、莲菜和韭菜的苏堡镇董寺村,从此我家吃大米、莲菜和韭菜就再也不用去市场买了。都由四姐、四姐夫供给。而且,每年入秋四姐都会给父母和我家送来她亲自腌制的韭花。
  四姐腌韭花可是个行家。她会小心翼翼地把一朵朵韭花剪下来,洗净后与沙果丁、京白梨丁一起搅拌揉碎,再加入切好的红辣椒丝,然后装入玻璃瓶或浅白色的茶叶筒式陶罐里,用小擀面杖捣实,密封好。只需几天,一瓶美味的韭花酱就可以享用了。
  秋风乍起,正是“贴秋膘”的好时节。约上三五好友,去品尝一顿涮羊肉,实在是个绝妙的主意。杨凝式在《韭花帖》中提到的“助其肥羜”,“羜”指的就是出生五个月的小羊羔。由此可见,韭花与羊肉同食,定是人间美味。北京涮羊肉离不开韭菜花酱,而杨凝式是陕西人,想来用韭菜花蘸羊肉吃的习俗,应该最早起源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吧。
  如今,每当秋风拂过,这小小的韭花,便成了连接着千年文脉、质朴乡情与人间烟火的温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