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薯”不尽的故事
淹底乡聚力淹底红薯小镇高质量建设,实施“四品战略”,全力抓住红薯小镇发展的“四个关键期”,加快实现“品种 品质 品牌 品类”全优,努力让洪洞红薯在全国市场脱颖而出。
一
优选品种 紧盯市场需求 抓住“窗口期”。在品种选育的“优”“特”两方面协同发力,努力抢赢市场竞争起跑线。
优化品种结构 建立品种遴选长效机制,备耕时召开品种遴选会议进行“精准选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抓住市场先机,引进紫罗兰、哈密、北京553、济薯33、济薯35等红薯新品种,市场表现优异、销售势头良好。
突出品种独特性 积极对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大学高校,合作研发洪洞独有的“洪薯”品种,努力开辟红薯“新赛道”,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
做优品质 助力高效种植 跨越“平台期”。通过标准化、规模化,持续推动红薯产业提质、扩面、增效。
标准化 探索编制《洪洞红薯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实现育苗、种植、水肥、采收、分选、窖藏等多个环节全流程标准化生产。
规模化 在守好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的产业联合体,稳步扩大红薯种植规模。
一体化 杨岳村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已实现红薯种植、窖藏储存、淀粉生产、粉条加工、品牌销售全链条一体化。
2024年,投资55万元,对红薯小镇淀粉加工厂进行了现代化工艺升级,引入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从鲜薯到淀粉成品整个生产流程缩短至15分钟,产量得到大幅提升。新工艺淀粉品质稳定、纯度极高,红薯粉条品质也实现了链式升级。
三
打造品牌 放大特色优势 开启“上升期”。继续抓实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持之以恒塑强洪洞红薯品牌。
完善品牌体系 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两品一标”认证,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美誉度。
扩大品牌声量 继续办好洪洞红薯文化节系列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渠道广泛宣传推介,持续提高洪洞红薯品牌曝光度。
稳定产品销量 与电商协会和乡村e镇等平台深入合作,与大型超市、农批市场稳定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农产品与消费者有效对接的多元化通道,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
丰富品类 推动产业升级 进入“突破期”。持续提高红薯加工转化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发展红薯梯度加工 围绕红薯种植、精深加工、包装销售、物流配送等环节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红薯产品附加值。去年10月份,乡里与哈威供应链、丝路同辉私募基金、安徽中园永兴等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了共建红薯种苗繁育基地项目事宜,今年将持续跟进,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推动项目洽谈取得成效。
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将坚持红薯小镇“四线并行”建设思路,在生产和加工两条发展线外,探索旅游带动和文化赋能,努力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上取得新突破。

(供稿:淹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