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家有“珍珠”初长成
朱彩霞
珍珠鸟是应儿子的要求,在网上买来养的。买的时候,卖家就说了,包繁殖。但我们进一步得到的信息是,珍珠鸟不会自己孵蛋,不会自己养育雏鸟。这种说法到底可信不可信呢?我们并未求证,却一下子就信了。于是,一连串的“悲剧”发生了。
2021年5月,珍珠鸟在我家落户了。小巧玲珑的个头,通体雪白的羽毛,乌溜溜的黑眼睛,后宽前尖的红嘴巴,在笼子里飞上飞下很是灵动,叫声也比较悦耳,只要白天醒来就开始“啾啾啾”地叫个不停。
大概2个月后,儿子意外地发现在鸟窝里有一枚鸟蛋,很小很小的一枚,还不足我的大拇指甲盖大。第一次看见这么小的鸟蛋,我们全家又惊喜又好奇,忍不住把它从鸟窝里拿出来细细端详一番,又小心翼翼地放回鸟窝。之后,第一场“悲剧”发生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在鸟笼底部看见一个破碎的鸟蛋,鸟窝里空空如也。我们猜测,也许珍珠鸟认为这是一颗未受精的鸟蛋,所以主动抛弃了它。
又过了一些日子,鸟窝里陆陆续续多了好几颗小小的鸟蛋,就像是一颗颗的珍珠一样。印象中,母鸡孵蛋时总是卧在鸡蛋上,可珍珠鸟却很少会卧在鸟蛋上,总是飞来飞去。我不禁为这些鸟蛋的前途担忧。
谁曾想,去年腊月的某一天我去看它们时,竟然意外发现有一只小鸟宝宝躺在鸟窝里。“快来快来,小鸟孵出来了,可是珍珠鸟自己不会喂鸟宝宝,怎么办呢?”我的喊声立即吸引了老公和儿子,他们没有质疑我的“歪理”,和我一样变得坐立不安。儿子赶紧腾出一个纸盒,老公立马扯了几张抽纸铺在纸盒里,我则是小心翼翼地把小鸟宝宝从鸟窝里拿出来,放在抽纸上。鸟宝宝身上还没有长毛,我们又想着得给它弄点棉花保暖。老公拆了一盒牛奶,用吸管吸了一点点,小心翼翼地喂到鸟宝宝嘴里。
我们一家三口手忙脚乱的,却依然坚信珍珠鸟不会喂养鸟宝宝。直到儿子突然发现鸟宝宝的头顶上有少许绒毛,看起来不像是刚刚破壳,倒像是长了几天的样子。
“或许鸟妈妈自己会喂吧?要不,还是让鸟妈妈自己喂吧!”于是,小鸟宝宝又被我们小心翼翼地放回了鸟窝。
第二天,“悲剧”再次发生。小鸟宝宝掉在鸟笼最下面,已经僵硬了。“鸟妈妈怎么这么不小心,竟然把鸟宝宝给挤掉了。”刚刚开心小生命的到来,却发生这样的事,我们真得有些气愤,却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怎么办?珍珠鸟确实不会自己孵蛋,要不咱买个孵蛋器吧?”老公和儿子在看了许多养鸟的博主用孵蛋器孵鸟蛋的视频后,决定帮帮这对“不会孵蛋”的珍珠鸟。
几天后,孵蛋机被快递回来,原本躺在鸟窝里的鸟蛋被我们转移到了持续恒温的孵蛋器里。我们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孵蛋器里的鸟蛋,期待着20多天后能破壳而出好几只小珍珠鸟,谁曾想却是“好心办坏事”,再一次制造了第三起“悲剧”。那些可怜的鸟蛋“全军覆没”,一只鸟宝宝都没有孵出来。
虽然自己的鸟蛋屡屡被“掠夺”,但鸟爸爸鸟妈妈们毫不气馁,又陆陆续续下了几颗鸟蛋。这次我们不是不想管,实在是管不了,就任由它去了。谁知,我们的无奈放手,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大概正月中旬,又一只小鸟宝宝出生了。天气很冷,我们担心鸟宝宝被冻着,就给鸟笼里放了一些蓬松的棉花。很快,棉花被鸟妈妈全部衔进鸟窝,铺在鸟宝宝周围。然后,老公又学着网络视频炒了一些蛋小米,打成碎末,单独装了一个食盒挂在鸟笼里。很快,鸟爸爸就发现了比谷子更有营养的蛋小米的存在,衔一些蛋小米,抿一口水,等蛋小米在嘴巴里被湿润后再去喂鸟宝宝。鸟宝宝的小尖嘴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张着的,就等着鸟爸爸来喂。鸟爸爸一进窝,它就迫不及待地张嘴要吃的。鸟爸爸就把在嘴里濡湿了的蛋小米喂到鸟宝宝嘴里。
也许是之前的经历对鸟爸爸有了心理阴影,也许是珍珠鸟天生就这么警惕,只要我们站到鸟笼跟前,鸟爸爸就立即护在鸟宝宝身前,浑身都紧绷着,摆出一副随时准备战斗的架势。于是,我们尽量不去打扰它们,而是通过摄像头观察它们。
我曾经担忧鸟爸爸或鸟妈妈会不小心踩到鸟宝宝,也曾经担忧鸟宝宝被鸟妈妈压在身下,有可能透不过气来。但很明显,我的担忧是多余的,鸟爸爸鸟妈妈站在鸟窝里时总是把两只脚叉开很宽,鸟宝宝在它们身下的空间很大。晚上睡觉时,鸟宝宝被鸟妈妈搂在翅膀下面,就像是盖着一床温暖的棉被,既保暖还不影响呼吸。
不知道为什么,白天喂养鸟宝宝一直是鸟爸爸的工作,到了晚上陪伴鸟宝宝则是鸟妈妈的工作,也许是天性的分工合作吧。鸟宝宝非常给力,以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出身上的绒毛、羽毛,羽毛从灰变白,体型越来越大,于是鸟妈妈晚上也不再陪它,而是让鸟宝宝独自待在窝里,自己去另一个鸟窝陪鸟爸爸了。
快一个月的时候,鸟宝宝的体型已经大过鸟爸爸鸟妈妈的体型了,真是一只壮实的鸟宝宝。竟然有人说珍珠鸟不会孵蛋,不会喂养鸟宝宝,我们竟然信了,真是大错特错。这下我们可是吸取了经验教训,再也不瞎掺合,坚决把孵蛋、喂养鸟宝宝的权利还给了鸟爸爸鸟妈妈。
两天前我偶然看见鸟宝宝会站了,昨天老公就告诉我鸟宝宝试探着走到鸟窝边上了,今天老公则惊喜地告诉我:“鸟宝宝会飞了!”
“会飞了?这么快?”我赶紧到鸟笼那里去看。鸟宝宝正站在鸟笼底部,貌似在发愁怎么飞到高处的鸟窝里去!为了避免鸟宝宝飞不上去晚上没有地方住,老公在鸟窝底部又放了个鸟窝,还铺了少许棉花。
晚上下班回来,老公告诉我说,鸟宝宝自己能飞上去。不信,你瞧!老公打开摄像头,鸟笼最上方右边的鸟窝里并排卧了三只小鸟,正是鸟宝宝它们一家三口。
虽说往事如风,但风吹过后当有所思。最开始,我们认为珍珠鸟不会孵蛋、不会喂养雏鸟,于是凡事都要插上一手。虽然出发点是想要帮助珍珠鸟,事实上却害了几颗可能孕育着生命的鸟蛋和一只刚出生的雏鸟。后来,我们无奈放手,让珍珠鸟依其天性孵蛋育雏,反而拥有了一只壮实的鸟宝宝。
经历了孵蛋、喂鸟的悲喜剧,我突然想到了我们人类的许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冷着、热着、饿着、撑着,总舍不得放手,舍不得让孩子独自面对世界,常常代替孩子做很多事,结果孩子生理上早已成年,心理上却仍是婴儿,过度的爱反而害了孩子一生。而那些懂得适时放手的父母,虽然孩子早早就经历挫折、跌倒又爬起,却勇于承担责任,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