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洪洞饽糕步步高
◎ 程洪俊
 
 
  每天早上,大槐树老家洪洞县城嘉园路东侧一家特色小吃点异常忙碌,赶着上班、上学的人们纷纷拥进这家叫做“升升饽糕”的小吃店,争相品尝槐乡独有美食——饽糕。
  洪洞方言中把“煎”念作“饽”,所以有了饽糕这个名字。其实就是馅饼的一种。与其他地方馅饼不同的是,饽糕极具洪洞地方特色,因其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妇孺老幼,人尽喜欢。
  好奇心牵引探寻美食根源的脚步。原来这款美食竟然源自于洪洞历史上的大名人——薄太后。生于洪洞曲亭镇薄村的薄太后,因机缘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妃子,生下儿子刘恒。刘恒8岁时,因太后吕后吕氏家族把持朝政,迫害宫中刘氏族人,刘恒被逐出京城,去往代地(今大同)。薄姬随同儿子来到贫瘠的塞北。刘恒抑郁,不思饮食,身体日渐消瘦。薄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把家乡洪洞的铁鏊子找出来,把小时侯自己在洪洞吃过的韭菜、黄豆芽、炸豆腐、粉条段汇集起来,加上花椒面儿、盐、胡椒粉,用葱油煎炸,调制好的馅料油光光,顺滑滑甚是好看。
  用小麦粉和面,比饺子面软一些,最好是洪洞一带旱地小麦面粉,揉成面团,搓长条,剁成一个个小剂子,把剂子放碟子上按平,把馅料填进去包好,便可以上鏊煎制了。油煎的火候是个技术活儿,全凭厨师手感,丝毫马虎不得。
  经过铁鏊煎制而成的饽糕,薄薄的一层外皮吹弹可破,筷子一夹极具韧劲。爱吃鸡蛋的,可以包上一层鸡蛋皮儿,包裹在饽糕外层,酥软可口,香气四溢。
  刘恒吃着薄姬精心制作的饽糕,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身体渐渐强壮起来,在母亲教导下,努力成长。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周勃、陈平铲平吕氏势力,迎立刘恒回京,成为汉文帝。薄姬母因子贵,尊为皇太后。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皇子刘启即皇帝位,为汉景帝,尊薄太后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葬于南陵。东汉光武帝刘秀又追封薄太后为高皇后。
  看到我专注地研究饽糕的来历,热情的店主走过来:“联手,咱这洪洞饽糕天下独一无二,营养丰富,吃了不但有益健康,而且能步步高升!所以咱叫升升饽糕!古人还留下诗歌哩!”
  果然不假,有诗咏洪洞饽糕: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用心特制色中色,
  食客争品饽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