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铁锅焖面
◎ 贾永安
 
 
  每年一到了炎热的夏季,无论城乡,售卖面条的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异常忙碌。你会发现,前来买面的人群中,以购买熏面的人居多,有人指定要买已经蒸熟的干面,有的人则要未上蒸笼的湿面。每家每户的午饭不约而同,都选择吃铁锅焖面。
  铁锅焖面是继洪洞臊子面、刀削面等地方传统面食之后不断革新而来的产品,因为其采用的是独特的烹饪工艺“焖”制,它不会在水煮制的过程中破坏小麦粉的蛋白质分子网状结构,所以焖面更为营养,口感也更佳。焖面出现的历史大致得追溯到宋朝,发源于晋、冀、豫、陕、内蒙等北方地区。
  据史传,秦时为修筑长城,包头附近的春坤山曾驻守过大将蒙恬的十万大军。蒙恬大将军在巡查周边村庄时得到一个启发,那就是让将士们将饭菜一锅烩起来吃。这种“一锅烩”的炊事方法既做到了营养搭配均衡,又特别有利于恢复和增强将士们的体力。后来,从各地征用修筑长城的民夫、将士又将这一简便、美味的吃法带回故里。一直到宋朝时,“一锅烩”的做法开始广泛传播于民间了。在岁月更迭中,聪明的包头东河人经过多年不断的摸索改良,创制出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铁锅焖面。
  铁锅焖面的具体做法是,先将炒锅置于火上,放油烧至五成热,再放入提前腌好的五花肉,煸炒至吐油变色。然后放入切好的蒜末、葱花、姜末,不停翻炒出香味。依次放入西红柿和提前掰成寸段的豆角,继续翻炒,至变成深色。再倒入酱油、盐,翻炒,倒入清水,以没过豆角为宜,用大火烧开。稍顷,把已烧制好的菜汤,舀出一部分来备用。
  然后,把蒸好的熏面条抖散在豆角上,淋点香油,盖好煮至八成熟,再把之前舀出来的菜汤,均匀淋浇在锅内面条上,然后转为小火焖至汤快收干时,再撒上蒜末,用筷子抖散面条,和着豆角、汤汁搅拌均匀。关火,盖上锅盖再焖五分钟后,盛入碗中即可食用。吃的时候若能淋上些蒜醋,口感则会更佳。
  近些年,随着烧烤的风行,一些眼光敏锐、精于创新的经营者,除了选用刀口较宽的熏面外,还将不停旋转的烤炉内的鸡肉,用刀削成薄片,均匀放进铁锅内连同面食一起焖制。只要掀开铁锅锅盖,股股浓郁的面香肉香便会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面条滑嫩入口软,焖火炖香豆角鲜。洪洞铁锅焖面,食材价廉好选购,工艺简单易操作,入口软嫩,唇齿生香,不仅营养丰富,还兼具养心益肾、解渴健脾、益气生津的功效。一般来讲,铁锅焖面多适宜在夏、秋之季节食用,这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地方美食。
  走在街市上,一到饭点,你就会发现,铁锅焖面店内的食客人满为患,每人面前一口小巧的黑铁锅,外卖小哥们也常常焦急地等待着准备送单,店铺内外总是弥漫着阵阵浓郁而特殊的香味儿……
  明代监狱前,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提及洪洞的铁锅焖面,马上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OK,OK”!直夸这个美食比意大利面和冷面要好吃太多。
  游完大槐树祭祖园的山东张先生对于铁锅焖面印象极深:“它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妈妈,想起来故乡。洪洞焖面,老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