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千年的锣鼓叫“威风”
◎ 贾永安
又是一年三月三。疫情结束后的2023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人们压抑了很久的情绪终于得以尽情释放,今年三月三的“接姑姑”活动异常隆重,显得与往年截然不同。但谁也未曾料到,今年的三月三这几天春雨绵绵,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好像在有意考验行走在这条千年接亲线路上的村民们。庞大的接亲队伍里,人们个个身着黄红各色的雨衣,尽管雨水浸透了裤脚鞋袜,但民众对于唐尧虞舜夫妇的虔诚和爱戴有增不减。特别是走在接亲队伍最前面的威风锣鼓队,全都是用塑料布蒙鼓,他们头顶风雨,挥动木槌,一如既往地行走在接亲队伍的最前头。无论是在历山舜王宫,还是万安娘娘庙,各村的威风锣鼓队起初都是各自为战,但最后大家都不约而同混合在一起,集体演奏同一支锣鼓曲牌,那个场面震天撼地,气势雄浑奔放,煞是威风凛凛。
今年初夏,万里晴空,麦浪波涌。今年四月的羊獬庙会期间,天气晴好,商贾云集,人山人海。廿八当天,天空瓦蓝。位于东北角文化广场的神羊獬豸雕塑,独角上指,目光如炬,右蹄悬提,它识善恶,辨忠奸,值守岗位,俯瞰大地。上午九点,帝尧寝宫前五色彩旗飘飘,红色灯笼高悬,2023年羊獬总社“诚祭华夏之祖,传承帝尧精神”为主题的祭拜帝尧圣诞庆典如期举行。“心系苍生”“酷爱百姓”“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树木求谏”“和谐为宗”的多面彩条旗一字排开。随着八门礼炮依次鸣响,致开幕辞、颂读祝词、敬献三牲、敬献五谷、敬献圣水等议程有序进行中。
与此同时,唐尧故园的圣德门内,钟鼓楼下,英皇双凤殿前,羊獬总社的古典威风锣鼓队正在盛装表演。据传,羊獬总社这门古典威风锣鼓艺术,曾经才人辈出,至今已说不清流传了多少代。只见队员们上穿白色绣边短褂,下着红色丝绸裤,腰系一条黄色绸带,神色专注,表情庄重,正在迈着步伐,扭动身法,一字一板地表演传统曲牌《乱丝麻》,细腻地表现出英、皇二位皇姑即将离开娘家周府村,返回历山舜王宫佐夫事政,那种与父母辞别难舍难离的复杂心情。正所谓:伴翁姑尽妇道贤孝流芳,佐夫君施仁政圣德生辉。
只见这支古典威风锣鼓队,一面鼓居于中,八面锣则分列于前,两副䥽、一副镲断后,还有一面小如碟盘的抖锣站在旁侧,整个锣鼓队总共13个人、13件鼓具。特别是那个不为人熟识的抖锣锣,只有人的巴掌大小,锣心金黄锃亮,抖锣悬置于一短木棍上,演奏者左手执锣棍,右手则使用一方状若短刺 刀的木槌,富有节奏的不停敲击,其跳跃感极强,声音清脆悦耳,甚是空灵,发挥着自身独特的“插空”和“修饰”作用。
十时许,祭拜帝尧寿诞庆典结束。来自河西的各个锣鼓队敲敲打打,依次进入双凤殿前广场。此时,参加庆典的众多男女老少也蜂拥而至,涌了过来,一瞬间,献亭内,东西钟鼓楼廊下,到处都被挤得满满当当。人们静心屏气,都想占据有利地形,亲眼目睹一年一度极为难得的威风锣鼓表演盛况。
此次前来接娘娘的历山总社锣鼓队队员多达百余人。其中历山东社的宋家沟和三教村的鼓手们,每人头戴一顶红色遮阳帽,身穿白色短袖衫,帽子和胸前都印有黄色“历山”字样,人数多达50人;历山脚下的西桥庄的鼓手,男队员个个头戴白色遮阳帽,身穿深灰色短袖衫,帽子和胸前也都着红色“历山”字样,女队员则个个头戴圆形遮阳帽,身穿红色短袖衫,该村队伍最为庞大,人数多达60名。在历山总社的锣鼓队伍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鼓手面孔,比如来自于赤荆村、长命村、韩家庄的许多锣鼓艺人。甚至还有一位来自于尧都区土门镇李仵村的熟脸——临汾锣鼓文化产业园负责人卢兆平锣鼓队的一位中年男士,只见他身穿浅灰防晒衣,一副墨镜护眼,双臂张开,举䥽过顶,挥洒自如,神采俊逸,阳刚剽悍,引人注目。来自历山总社里的女鼓手骆霞表演最为出色。只见她着一袭绿色夏装,戴一顶宽边遮阳帽,鼻梁架一副方形黑墨镜,在男性鼓手居多的队伍中额外醒目,笑容灿烂的她肩挎宋家沟字样大鼓,挥舞着鼓槌每次都越过头顶,上下翻飞,或单敲,或双击,动作饱满,力道十足。其酣畅淋漓的表演着实令观众大饱了眼福耳福。
“拼拼拼,镗镗镗,拼镗拼镗拼拼镗”,卷作千雷震地声。阵阵鼓声如雷,粗犷豪放,声声䥽音清脆,荡气回肠,波波铜锣镗镗,倒海翻江。英皇双凤殿前广场锣鼓喧天,威武、雄壮、豪迈,跌宕。羊獬总社、历山总社的多家锣鼓队伍,各自为阵,每个队员头顶似火骄阳,豆大的汗珠闪亮流淌。他们对面鼓,当面锣,跨虎步,扬臂膀,或翻花,或高抛,或转槌,或平扫;要么鼓锣对打,要么双鼓厮杀,要么两军对垒,要么各队混杂;忘我陶醉,尽兴张扬,无矫揉造作,无北调南腔,刚柔并济,起伏跌宕。这场高潮迭起的锣鼓艺术展示,配合默契,整齐划一。原来今天各队倾情表演的锣鼓曲牌,源于打的是同一支曲牌《三结义》。《三结义》是由三支不同的传统锣鼓曲牌中用心用情挑选出来的精彩片段荟萃而成,分别取自传统曲牌《吃凉粉》里的第一曲,《西河滩》里的第二曲和《四马投唐》里的第三曲。
“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11时许,双凤殿前,当英、皇二位姑姑的两尊铜像被恭恭敬敬地请入驾楼,大殿内外的村民们不约而同齐刷刷跪拜之时,殿台下的各支威风锣鼓队顿时击鼓、敲锣、翻䥽舞动起来,羊獬总社的古典威风锣鼓队与历山总社的多家锣鼓队的队形突然被打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分不清河东锣鼓队还是河西锣鼓队,曲牌《三结义》再一次奏响之时,所有人表情庄严,神色凝重,锣鼓手们动作节奏高度一致,锣鼓手们以全身心投入的最完美状态,虔诚表达出发自内心里对于唐尧虞舜、对于英、皇二位姑姑(娘娘)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旋即,威风锣鼓表演在前,接娘娘的庞大队伍缓缓启动了,虔诚的人们簇拥着,护卫在二位娘娘乘坐的驾楼两侧,长长的队伍先是步出唐尧故园大门,再穿过整个羊獬村街巷,在村外将军庙前锣鼓队演奏起《乱丝麻》,在汾河桥头演奏《西河滩》,在屯里村奏响《吃凉粉》,在白石村奏响《老鸭子》,在赤荆村奏响《四马投唐》,在万村奏响《五路垣》,在历山奏响《笑回乡》……接娘娘的大部队一路向西,蜿蜒而行,浩浩荡荡。一路上,村村皆有锣鼓队村外早早相迎,然后再送出村口,鼓声锣音深情相送,久久不离……
诚如2023年羊獬庙会开幕式上,已退下来赋闲在家的洪洞县后坡底村人、原临汾市常务副市长成洪才所言:“今年,我们已落实好专项资金1亿元,尽快修好从羊獬至历山的走亲习俗专线。”
恋祖、寻祖、拜祖、祭祖……从河东羊獬,到河西历山,四千年的走亲路线未变,日月可鉴!四千年的走亲队形未散,天地作证!四千年的乡音未改,山河闻听!四千年的威风锣鼓未变,震耳欲聋!四千年的传奇故事未变,赓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