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手捧《朝花夕拾》悦享脑洞大开
◎ 白女娃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文学常识拓展中知道的,曾经阅读晓得是鲁迅所作共10篇的回忆性散文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有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暑假午后阅读中,小女与我互动着。
  手捧《朝花夕拾》的母女,几度走进这本书,每次的文字中都会有不同的获得感。
  “鲁迅小时候,喜欢在百草园玩耍,伴随无忧无虑生活的告别慢慢来到了三味书屋”姑娘略知一二。‘百草园’字眼最为精准。鲁迅的少年玩伴闰土以及闰土父亲在百草园传授雪地捕麻雀的情景浮现脑海。然而,捕捉麻雀于这个时代是违法行为,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规定……儿时,那个时代教科书的画面与这个时代童年的女儿是无缘的。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文中的S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放在鲁迅纪念馆里,曾让鲁迅留下记忆的刻着‘早’字的那张硬木板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行。鲁迅和第一位老师寿镜吾的故事,深深烙在我的童年......”为人师表后,传递正能量“早”的延伸拓展,同时便有引导我的昔日学生孩子们要爱护学习公物的职责,书桌上“刻字”的做法不可采取,内涵相同,形式不同,我的学生却可以拥有着,课桌右上角便利贴承载励志精句同行习惯,激勉自我。
  “《二十四孝图》关于“孝”的典故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我们切换到了另一个维度。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些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丫头交流着。
  “妈妈,《二十四孝》我还是在咱们去太原,珍藏于山西博物院造型生动、人物传神的‘二十四孝’陶塑上,第一次了解到的呢!”又一次翻阅到《二十四孝图》时,孩子分享心得。
  我思索着: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鲁迅作品中,不止一次写到他的保姆‘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衍太太出现在《琐记》《父亲的病》……”
  “《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就是:阿长和衍太太,妈妈。”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另一位老师)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仙台”回复阅读之余,想起:我们那年还体验了日本料理餐饮文化,走进了与中国人袜子不同的生活探索。上一次的阅读,是好奇,这一次的阅读,是回忆。
  “鲁迅在写《五猖会》时,对父亲怀有复杂的情感,是吗?你怎么看?”
  “对,比如说在《五猖会》中,兴致勃勃地要去看赛会,却被父亲拦下背枯燥的《鉴略》,让鲁迅很扫兴,当时对父亲的态度是厌恶、不耐烦。他对父亲的专制和不了解儿童心理感到不满和埋怨。可是在《父亲的病》中,父亲被庸医耽误了治疗,临终前鲁迅听从迷信,大声呼喊“父亲”,让他走得痛苦而不安。鲁迅对父亲感到很歉疚、悔恨。”辩证性思维依旧常态。
  “《狗·猫·鼠》,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说说《朝花夕拾》这块的文字阅读呗。
  “《狗·猫·鼠》最记忆深刻的是:猫是老虎的师父,本来什么都不会的老虎,投到猫的门下,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教完,老虎想,除了老师猫比自己强,谁也比不过它,打定主意,杀掉猫,老虎上前去扑猫,猫知道了它的来意,一跳便上树了,老虎却眼睁睁在树下蹲着。猫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幸而,老虎性急,这是侥幸的,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祖母摇着芭蕉扇在身旁讲故事,妈妈。”大概听故事是每个人的爱好吧,我的女儿也不例外!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对不对?”
  “对”。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妈妈,《延禧攻略》中的叶天士有着一颗医者仁心,他医术高超,非常的聪明机智,在很多关键的时候,把魏璎珞救出于危难之中,宫中无论哪个地儿都尊称叶天士一神医啊!鲁迅笔下的叶天士著名的温病学家怎么是庸医一个,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草菅人命?让我对叶天士的认识,萌发了疑惑?究竟怎样的叶天士?都是一个朝代吗?”爱女影视作品和书籍阅读的思维碰撞,引我深思。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谁?”我问。
  “范爱农”她答。
  “陈连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 ”
  “一对蟋蟀”张雅涵说。
  常见的药引子有:生姜、葱白、大枣……中医会涉及。
  “《甄嬛传》中的安陵容用血做药引子,给甄嬛,说是用人血做药引子才能让身体恢复更快。”荒谬不荒谬,烧脑宫斗剧帮助到娃娃们理解一些距离他们有些远的领域。真的是,手捧《朝花夕拾》,悦享脑洞大开。
  阶段不同,认知有变,每一次的手捧同一本书,都是一次情感链接的刷新,生动反映那个时代生活角角落落的每一篇,有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值得一生反复读的《朝花夕拾》,2023年暑期又一次悦享母女彼此的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