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算盘——我家的“传家宝”
◎ 郭文俊
 
  一家分两院,
  两院子孙多。
  多的反比少的少,
  少的倒比多的多。
(打一物)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算盘。若让别人猜,估计要寻思老半天,方可猜到谜底。可在我们家就不同了。我们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对这个谜面倒背如流,谜底耳熟能详。
  因为,算盘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这得从我的爷爷说起了。我老家在乡下。爷爷识文断字,在生产队里当会计。当会计当时在村里是很吃香的。有个顺口溜,“梳分头,插水笔。生产队里当会计。算盘一拨拉,钱儿一圪沓”。足见其风光。
  我爷爷打得一手好算盘。队里每逢算账分红,是爷爷最为得意的时候。他嘴里念着“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手里霹雳叭啦打着算盘,眼睛盯着数字。对,就是眼睛盯着数字,并不去看算盘。屋里的人看着爷爷聚精会神的样子,不敢大声喧哗,屏声静气,看着爷爷的一举一动。直到爷爷算出结果,才随着爷爷长出一口气。
  爷爷有个“铁算盘”的绰号。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当然是说他算盘打得好。至于第二层意思,则是说他对工作的那股认真劲儿。一是一,二是二,一丝不苟,寸步不让。违反原则的事,坚决不干。   
  爷爷对自己要求更严。有一次,算出数字,账对不上,差两块多钱。众人不以为然,说就这样吧,三块两块钱,不算个啥。可爷爷不行。他硬是把账目细细过了一遍,细细加了一遍。夜深人静,昏黄的煤油灯下,晃动着爷爷疲惫的身影。直到天亮,才把账目完全对上。爷爷那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下面,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
  爷爷年纪大了,把他用过的算盘传给了我的父亲。父亲在金融部门工作。那时候经常进行些珠算比赛、点钞比赛什么的。点钞比赛不敢夸口,而珠算比赛,父亲算是得了爷爷的真传。每次珠算比赛,非冠军莫属。父亲为此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却让爷爷狠狠地训了一顿。爷爷说,算盘不但教你算数,也是教你做人哩。那个框框,让你学会规规矩矩;那些算盘珠子可不就是监督你的一只只眼睛?怕你学坏哩,怕你骄傲哩!父亲听了,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惊醒了许多。工作从此兢兢业业,年年当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他的那些荣誉证书,与爷爷贴在墙上的模范奖状交相辉映,照得全家亮堂堂。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数字化的操作,让曾经辉煌的那把算盘退居幕后。可是,我的父亲还是把他从爷爷手里接过来而他又用过多年的那把算盘交到了我的手里。算盘不大,尺把长,半尺来宽。可我拿到手里,却觉得沉甸甸的。我知道,这是父辈的重托,是精神的传承。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把算盘拿出来,仔细擦拭,直到一尘不染,油光铮亮。
  算盘,它的算框,就像一把尺子,横平竖直,教我端端正正做人;它的算珠,就像一只只眼睛,监督着我,让我认认真真做事。
  算盘,是我家的“传家宝”。 将来,我还要传给我的孩子。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