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洪洞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洪洞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洪洞调查队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锚定县委“1255”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洪洞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7.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89%;第三产业增加值89.1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1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427.8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169美元。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2.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25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6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2.7%,比上年末提高1.21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出生人口4228人,出生率为6.76‰;死亡人口5849人,死亡率为9.36‰;自然增长率为-2.59‰。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31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242人。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0%,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0.2%;高技术制造业下降53.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63.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0%,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4.7%。
二、农 业
全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8.6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7.82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23万公顷,增加147.6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67.66公顷,增加88.7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168.67公顷,增加79.83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小麦种植面积4.53万公顷,增加102.95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60万公顷,增加607.73公顷;果园面积395.70公顷,增加74.10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37.16万吨,比上年增加3037.67吨,增产0.82%。其中,夏粮18.20万吨,增加1524.61吨,增产0.84%;秋粮18.96万吨,增加1513.06吨,增产0.80%。


全年全县猪牛羊肉总产量1.65万吨,比上年增长13.14%。其中,猪肉产量1.48万吨,增长14.27%;牛肉产量923.79吨,增长8.91%;羊肉产量741.52吨,下降1.49%;牛奶产量7363.46吨,增长5.42%。禽蛋产量3.24万吨,增长8.69%。水产品产量912吨,增长1.76%。年末生猪存栏16.01万头,全年生猪出栏18.87万头。
全年育种育苗面积476.7公顷,增长2.08%;未成林、成林抚育管理面积400公顷,下降62.51%;零星植树142万株,与去年持平;全年木材产量38000立方米,下降52.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1.70万千瓦,增长3.30%。机械耕地面积5.57万公顷,增长2.29%,机械播种面积8.14万公顷,增长0.16%,机械收获面积7.85万公顷,增长0.76%。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1.42亿元,下降23.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采矿业增长11.2%,制造业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6亿元,同比下降10.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71.4亿元,下降10.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89.0亿元,下降27.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亿元,增长7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6亿元,增长43.8%;燃气生产供应业6.0亿元,增长9.1%;农副食品加工业1.7亿元,下降5.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2亿元,增长20.0%;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下降54.1%。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18.3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总额31.5亿元,同比下降30.5%。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7亿元,增长15.0%,共签订合同额8.11亿元,下降2.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620平方米,增长2495.4%。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7家,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2家,其他企业4家。
四、能 源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080.37万吨,增长12.57%;洗精煤产量596.69万吨,下降4.39%;焦炭产量290.86万吨,下降13.03%;发电量44432.30万千瓦时,下降4.33%。
全年全县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791.88万吨,增长12.03%;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978.59万吨,下降6.23%。
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33.21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52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57%;第二产业用电22.37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67.36%,其中工业用电22.2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4.39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3.22%;城乡居民用电5.93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7.85%。
五、服务业
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89.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79亿元,下降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9亿元,增长12%;金融业增加值7.38亿元,增长6.3%;房地产业增加值2623万元,增长2.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7.3%;非营利性服务业45.78亿元,增长5.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0%。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203.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9.68公里。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0.5亿元,增长16.3%。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0.3万个,其中4G基站0.2万个,5G基站0.1万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4.6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24.0万户,增长13.7%。全县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480.5亿GB,增长9.1%。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8.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35亿元,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38亿元,增长9.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79.07亿元,增长8.3%;餐饮收入额12.66亿元,增长9.8%。

全年全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8987户,日均新登记企业5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69759户。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3.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8%,民间投资增长26.8%。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增长13.8%;
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7.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9%,其他投资增长68.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9%。

工业投资中,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下降2.4%,制造业投资增长25.7%。
全年全县在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7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260.33亿元,完成投资38.01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62亿元,下降5.38%。其中,住宅投资6.17亿元,下降3.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71万元,增长110.13%。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9.2亿元,下降2.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72.8%。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4.87%,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7.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1.09亿元,比年初增加39.05亿元,比年初增长10.5%。各项贷款余额243.19亿元,比年初增加38.13亿元,增长18.6%。

年末住户存款350.61亿元,比年初增长11.6%。
年末,全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22.38亿元,比年初增加 6.5亿元,增长5.61%;人民币存款余额186.83亿元,比年初增加16.62亿元,增长9.76%。
全年全县保费收入9.9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40亿元,增长8.2%;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49亿元,增长4.6%。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20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90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0元,增长8.3%。

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35512人,其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33005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378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0851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98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8900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56311人。
2023年年末全县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17人,共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843人,全年全县共发放城市低保金 95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4709.7万元。
年末全县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1410张。全年全县救助人数共10845人,其中城市低保4172人,农村低保6843人,城乡特困1861人,流浪乞讨救助601人次,临时救助1123人次。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157.51万元。
十、教育科技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327所,其中幼儿园202所,小学128所,普通初中19所,普通高中7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员工数(专任教师)5534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413人,职中专任教师159人,小学专任教师2837人,幼儿专任教师125人。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24%,初中阶段学生巩固率达到99.65%,6周岁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102人次,得到各级政府提供的生活补贴达350.0万元。

我县实际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2605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1394批次,食品1211批次。配合国抽抽检食品、食用农产品60批次,配合省抽抽检食品、食用农产品70批次,配合市局抽检食品、食用农产品220批次。 配合市局抽检药品、医疗器械30批次。配合市级监督抽查产品质量83批次,4个种类;县级抽检产品质量640批次,15个品种。全县共有法定(授权)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0.51万台(件)。
全县有气象观测点22个。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系统共有专业和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家。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
全年全县A级景区参观人数为162.68万人次,同比增长294%;门票收入6030.13万元,同比增长312%。
2023年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203场,开展群众文化惠民工程“三个一批”活动2000余场,2023年共建成30个图书馆、文化馆分馆,让更多文化爱好者享受到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乡镇、村级、企事业医疗机构)713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4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968张,其中县直单位床位1305张,医院床位1295张,卫生院床位368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2人。
2023年我县参加2023年山西省柔道十六运会取得1金1银4铜的成绩,参加2023年山西省柔道锦标赛取得了2银1铜的成绩。参加2023年山西省摔跤(古典)锦标赛1铜成绩。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17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0.9%。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618.8万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达到42.38%;绿地面积为596.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88%;公园绿地面积为179.9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12.85平方米。
全年县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214天,比上年减少27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22天,比上年减少2天。县区PM2.5浓度均值为46微克/立方米。
年末全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9.0%;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县集中供热面积达909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98%。年末全县天然气用户达15.04万户,其中民用用户14.9万户。
全年全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1起,死亡1人,全年无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