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
◎ 贾小建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等,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有些节日规模和影响相对小些,它的传说和来历有些人就不是很熟悉了。比如,腊月初八是个什么节日?这一天为什么要喝粥?
今天就说说这个腊八节。
关于它的来历,有多种传说。
一种说法是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相传,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为了温饱,只好给村里的一家地主老财放牛。有一天放牛时,没有照看好牛,一头牛跌倒摔断了腿。老财主就把朱元璋关进柴房里,不让朱元璋吃饭。又累又饿的朱元璋忽然发现屋子里有个老鼠洞,老鼠洞里有老鼠偷衔来的小米、豆子,甚至还有红枣,杂七杂八,一大堆五谷杂粮。他把这些东西一一掏出来,撮合在一起,煮成粥,饱餐一顿,解了饥饿之苦。后来,朱元璋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之后,尝遍了天下美味,又觉得百食无味,就想起了当年的这件事儿,叫大内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来喝。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腊月初八,因此就把这一锅粥叫作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腊月初八喝粥的习俗与佛教有关。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历经六年苦行,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悟道成佛。而在他六年苦行的时候,有一天饿得头昏眼花,瘫倒在地晕了过去。这时,有个放牛的女子打这儿路过,就挤出牛奶给他喝,把他救活了。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和纪念搭救佛祖的放牛女子,佛教徒们就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熬粥施舍万民。“腊八”也就成了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来自民间的,与勤俭有关的传说故事。说是从前有个四口之家,父母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春种秋收,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个是大囤满、小囤流吃吃穿穿不用愁。院子里还有棵大枣树,结出的枣子大又甜,拿到市集上去卖,还能换银钱。
父母临终时,嘱咐两个儿子要好好伺候庄稼,保养院里的枣树,存粮攒钱,将来都娶上媳妇。
安葬了父母之后,哥哥看看家里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哪里还用受苦受累,先歇一年再去干活。”弟弟也说:“哥呀,咱一不缺钱,二不缺吃,今年也不用卖枣赶集。”
就这样,哥儿俩个好吃懒做,没几年,把父母积攒的钱粮花个精光。不种庄稼,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没人养护,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进了腊月门,一转眼又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了。哥俩找来小扫帚小簸箕,这里扫来一把黄米,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哥俩吃着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饭,不由记起了父母当年临死前对他们说过的话,十分后悔。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从此勤快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勤勤恳恳,老老实实过日子,不几年,过上了好日子,娶上了新娘子,还有了孩子。
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为了记取偷懒的教训,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
看来,这个喝腊八粥,它不仅仅是个饮食习惯和节日纪念,还是让我们体会如何做事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