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实践
——观洪洞县大槐树中学清明诗会有感
◎ 韩 飞
 
  暮春的槐香萦绕校园,大槐树中学礼堂灯火通明。当接到闫德胜校长参加活动的邀请时,我未曾想到,这场大槐树中学2025年“清明赋·家国情”清明诗会,将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写下如此生动的注脚。
  “这是第四年举办清明诗会了”。往礼堂走的路上,闫校长边走边介绍道:“学校每年四月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参加清明诗会,每年五月组织初二学生开展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五育融合,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这次活动由艺术组的老师们共同策划,以时间为轴贯穿整场诗会,从《虎门销烟》开始,到《红船从南湖启航》《开国大典》《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国梦》等,最后以《家国梦 校园情》收尾,旨在让孩子们真正了解红色基因的历史脉络。”
  舞台大幕在庄严的音乐中开启,LED大屏幕上浮现出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画面,逐渐过渡到新时代中国走过的辉煌历程。视频结束后,身着清代长衫的少年们鱼贯而出,身后的大屏幕硝烟翻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看着舞台上振臂高呼青年学生,台下观众无不心潮澎湃。是啊,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模样。校领导轻声感慨:“这些节目都是学生们自编自导的原创节目,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递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
  最令人动容的当属情景朗诵《抗美援朝》。三十余名学生在舞台上朗诵《长津湖》,当“冰雕连”的画面定格在大屏幕时,一声呐喊划破长空:“报告!我部已全员冻僵,但阵地仍在!”雷鸣般的掌声炸响整个礼堂。这声穿越时空的呐喊,激发了所有在场师生的情感共鸣,这或许正是学校坚持“沉浸式思政教育”的精髓所在。
  压轴节目《祖国不会忘记》将诗会气氛推向了高潮。百余名教师整齐划一,全部穿着浅蓝色衬衫登台。当老师们歌声响起:“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忽然,指挥老师转身朝台下示意,所有学生立即起立与老师们同唱:“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这一刻,我蓦然领悟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不是把刻在石碑上的红色基因搬到讲台上,而是要让红色血脉在年轻的生命里自然生长。
  离场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一句话:“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让历史活在青春里”。春风拂过百年槐树的新枝,沙沙作响的叶片仿佛在回应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原来最好的思政课,从来都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在年轻心灵与历史长河的共鸣中,完成精神的传承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