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故乡的舞阳河
◎ 陈元芬
 
  巍巍吕梁,绵延千里。在群山交汇处的褶皱里,峡谷沟壑交错。夏季来临,暴雨增多,雨水顺着山体流向低洼处,越聚越多,汇成滚滚洪流,沿着沟槽,冲向山外。
  山洪暴发了,山下的我们雀跃了,大人小孩奔走相告,“发河水啦!发河水啦!”整个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了,你吆喝我,我呼唤他(她),兴奋地跑出家门,奔向村子南边,站在河岸上,看滚滚的山水左冲右突,像蛇一样,逶迤着从山脚下的河槽贴地而来。
  胆大的马上挎上荆条编制的“龙卧”,拿上靶麦子的耙子去打捞山上树木的落果。“龙卧”普通话中称“筐子”。在我的家乡,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赵匡胤的父亲在逃难中用筐子担着年幼的赵匡胤和他的弟弟,有人看见筐中是两盘龙,可明明就是赵匡胤和弟弟赵匡义。后来兄弟二人都当了皇上。从此人们便把筐子称为“龙卧”,意为龙卧过的地方。在古代,人们称皇上为真龙天子。
  落果最多的是松塔,里面有松籽儿,有核桃,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野果,可以解馋,满足一下味蕾;或者打捞一些树木的残枝,晒干后当柴火烧。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零食几乎没有,能从大自然中获得一点份外馈赠,也是乐事一桩。
  更多的人是在岸上观水,看着蛇行的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残枝败叶,在与河槽里的石头相撞后,溅起黄色的小浪花,又漫过石头继续前行。有人在岸上高喊“打水头子不见蛇,打水头子不见蛇”。蛇是乡下常见的爬行类动物之一。人们避之唯恐不及。
  河水汤汤,向东而去, 这条因山洪暴发而形成的小河,便是家乡人最喜爱的舞阳河,是一条随汛期而来的季节性河。
  每当山洪暴发,顺流而下,便给沿途的村里尤其我们村带来了欢乐。人们先用它浇地。洪水通过引渠流入田地,慢慢地洇湿久旱的土地。田野在洪水的滋润下,喝饱,在蓄满。一块块田地像一面面明镜,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大片的良田得到山水灌溉后,地墒增加,就像施了有机肥料,来年一定是个丰年。何止瑞雪兆丰年,靠天吃饭的故乡的亲人们,看着这灌溉后的土地,心中已有了些许的淡定,在常年干旱的黄土高原上,这天降的洪水也是丰年的预兆。等水流澄清后,澄澈的河流又派上了大用场。
  清晨,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早起的汉子们便到小河里挑水,用庄稼人特有的结实的肩膀挑回一天的人畜用水,一趟不够,两趟;两趟不够,三趟。肩挑的不只是水,更是一家人热腾腾的生活。那水里,浸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早饭过后,小河边便开始热闹起来了。妇女们收拾完家里,端着装满衣服床单的搪瓷盆,提着棒槌,穿过小巷,下了坡,款款地来到了小河边,择一处可以洗衣服的地方,放下搪瓷盆,找一些可以坐,可以踩,可洗衣服的稍微平整的青石,摆好地方,准备就绪,或蹲或坐,拎出一件衣服,在水里浸泡打湿,再拽到青石上,撒些洗衣粉,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皂角,开始揉搓起来,偶尔捶几下衣服,把衣服上滞留的脏东西捣出来。
  河水潺潺,发出轻微的哗哗声,青石上揉搓出来的脏水被流水漾开,顺流而下。妇女们洗完一件衣服,就站起来晾晒在河边地垄的蒿草上。一件件五颜六色的衣服铺展在绿色的蒿草上,就像给大地撑起了一把把色彩斑斓的花伞,也像一朵朵五彩的祥云在绿茵上飘荡。整个河滩满是人间烟火,农村人热腾腾的生活便在这淙淙的河水中荡漾开来。
  放假的时候,就更热闹了,舞阳河变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妇女们洗衣,孩子们玩耍,有捡鹅卵石的,有在野地里跑的,有在水里嬉闹的,时不时听见妇女们的呵斥声,原来调皮捣蛋的孩子把清澈见底的河水搅浑了。耳根子硬的孩子把呵斥声当耳旁风,难免引来洗衣人的追赶,你追我跑还不忘故意溅起水花的调皮样,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笑声如银铃般,回荡在小河的上空。
  傍晚,下地干活的牲畜也陆续回家,经过小河,喝足后才又随主人踏上归途。人定后,妇女孩子们都上炕睡觉去了。喧闹了一天的小河终于可以安静下来,静静地流淌了。可是,男人们这才有了自己的空间,悄悄地来到小河边,脱去衣服,用清凉的河水濯足洗身,消除一天的疲惫。
  故乡的小河是上天的恩赐。它随骤雨而来,又随着雨季的消逝在岁月里风干。它从夏天开始流淌,流到深秋。雨水丰沛的时候,可以延续到冬,在寒冷的冬天结冰,给孩子们造就了一个天然的溜冰场。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它便开始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慢慢消融,滋养大地。但这样的馈赠是屈指可数的。干旱的北方,干旱的黄土高原,尤其以缺水著名的我的家乡,长流水那是难遇的。但就这样一条小小的季节河,也是全村人的希望所在,快乐所在。
  家乡的舞阳河,不但滋养了家乡广袤的土地,也滋养了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万物,尤其滋养了万物之灵的人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缺水的贫瘠土地上,成长了一代又一代的向大自然不断抗争的父老乡亲。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养成了勤劳善良淳朴坚韧的品格,并且代代相传,薪火赓续。家乡的父老乡亲,从这天赐的河水中懂得“水利万物而不争”,知道它在默默地养育着家乡的一切,从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忍让,共同营造了良好的村风,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故乡的小河,虽已干涸多年,但每当雨季来临时,故乡的小河便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从记忆的深处,穿越时光的隧道激荡在我的眼前。它虽然早已风干在故乡干涸的大地,却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它是雨水写在故乡大地上的诗行,是我心中永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