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烽火英雄王锡寿
◎ 王雪山 
 
  今天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洪洞县杜戍突围战中。故事的主人公叫王锡寿,是洪洞县赵城镇圪塔村人。
  1948 年的山西,凛冽的寒风裹着硝烟,将这片土地染成暗红。阎锡山的 “顽固军” 如同恶狼般四处肆虐。洪赵河西一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晋绥军区第九分区五十六团,就像百姓心中的擎天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王锡寿,这个17岁的通讯兵,脸上透着槐乡人特有的坚毅和果敢。此刻,他反复摩挲手中的军号,低声呢喃:“老伙计,这次死拼,你可不许给我丢人!”
  2月27日,侦察兵的情报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 阎伪军保安团正在杜戍一带横行。五十六团团长孙继争果断下达作战命令,王锡寿所在的一营担任主攻。战斗的号角一吹响,他如离弦之箭,跟着一营冲向敌军。密集的子弹在耳边织成火网,他却像熟知每颗子弹轨迹,时而贴着土坡翻滚,溅起的泥土混着草屑糊在脸上也浑然不觉;时而利用残垣断壁突进,身上被碎石划破,露出带血的伤口也毫不在意。突然,他发现三连连长中弹倒地,敌人正向他逼近。连长艰难地挥着手喊:“别管我,快走!” 王锡寿却毫不犹豫地摘下军号,用尽全身力气吹响。激昂的号声惊得敌人愣在原地,他趁机一个箭步冲上前,架起连长,在枪林弹雨中终于将连长转移到安全地带。
  然而,战局突变。二营在龙马村遭遇敌主力正规军六十六师的伏击,形势急转直下。当王锡寿和侦察排战士秦永贵发现前方有大批敌人正气势汹汹地扑来时,眼神冷静如鹰。他从背包掏出铅笔,在炮弹壳背面快速画出敌军阵型,咬着牙说:“我去报信!你留在这里观察!记住,要是我回不来,你就把这情报想办法送出去!” 他将情报塞进绑腿夹层,在弹坑间蛇形狂奔。子弹擦着头皮飞过,扬起的头发丝都被烧焦了,却硬是在五分钟内将情报交到团长手中。
  孙团长当即做出决策,命令部队边打边撤,最后退守杜戍村董家大院。王锡寿刚踏入大院,便发现西北角的围墙裂缝像狰狞的伤口,随时可能崩塌。他顾不上喘息,扯开嗓子大喊:“会砌墙的跟我来!” 他带头搬来石块、沙袋,用自己的棉大衣蘸水和泥。寒风中,他一边干活一边给身边的战士打气:“咱们多使把劲,这墙就多一分结实,大家的命就多一分保障!” 王锡寿带领大家硬生生在半小时内加固了防线。
  敌人的进攻十分猛烈,大炮和重机枪的火力雨点般倾泻在董家大院。战斗持续到傍晚,弹药所剩无几,敌人又抱来麦秸、玉米秆,妄图火烧大院。浓烟中,王锡寿发现东侧屋顶的火苗像贪婪的毒蛇,迅速吞噬着屋顶的茅草。他抄起两个灌满水的葫芦,踩着摇摇欲坠的木梯爬上屋顶。火焰炙烤着他的脸颊,火星不断溅落在脖颈,烫出一个个水泡,他却死死咬住牙关,将水泼向火苗,边泼边喊:“守住屋顶!不能让敌人得逞!咱们死也要死在阵地上!”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齐心协力,终于扑灭了大火。
  夜幕降临,第一次突围开始。一连作为尖刀带头冲锋,王锡寿主动要求加入突围队伍。出发前,他把自己珍藏的半块干粮塞给身边的小战士,笑着说:“拿着,等突围出去,咱还得吃顿饱饭呢!” 大门打开的瞬间,枪林弹雨扑面而来。王锡寿带领的五人小组,互相掩护着往外冲。突然,敌人的一梭子子弹射来,战友一声惨叫,倒在地上。王锡寿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用身体护住战友,在枪林弹雨中翻滚着将其拽起,怒吼道:“都给我活着出去!”
  冲出大门后,王锡寿和战友们向董家大院后面的枣树林跑去。年仅 17 岁的王锡寿刚冲出不久,就遇上了敌人。敌人凭借身高优势,一下子挟住了他的脖子。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用力一缩,脱掉军帽,这才惊险地逃出敌人的包围圈。死里逃生的王锡寿,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口哨,吹出独特的信号,引导其他战友避开敌人的视线,安全转移。他一边吹口哨,一边警惕地观察四周,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一个都不能少,都得活着!”
  晚上十点,第二次突围开始。大门一开,一连指导员李果成带领投弹组向敌群投掷一排手榴弹,连长带领机枪组猛扫敌群。王锡寿发现突围队伍右侧火力薄弱,敌人正逐渐形成包围之势。他眼神一凛,二话不说,抄起一把缴获的机枪,大喊:“跟我来!”带领几名战士迂回到敌人侧翼。机枪的后坐震得他肩膀发麻,虎口开裂,鲜血顺着枪身流下,他却浑然不觉,疯狂扫射,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为大部队突围撕开了一道缺口。
  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五十六团二百余名战士终于成功冲出重围。第二天下午,在万安镇王绪村举行了总结大会。孙团长拍着王锡寿的肩膀,声音哽咽着说:“没有你加固围墙、传递情报、撕开突破口,我们这次突围哪有这么顺利!”王锡寿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团长,只要能打跑敌人,保护好咱的兄弟,干啥我都愿意!”看着身边幸存的战友,王锡寿抚摸着满是弹痕的军号,坚定地望着远方。
  后来王锡寿还在解放临汾战役中多次立功,为解放临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担任师部警卫班长,承担安全保卫等任务。1949年王锡寿随大军南下,在甘肃武威第二炮兵营当了26年的后勤处长。26载寒来暑往,王锡寿以“粮草官” 的担当与智慧,将后勤保障工作做到极致。他用青春与汗水诠释了对后勤事业的忠诚,将个人理想融入军队建设,以扎实的工作和卓越的成绩,成为部队后勤战线的中流砥柱,赢得了领导与战友的高度认可,其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为军队后勤建设留下了宝贵经验。
  杜戍突围战,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斗中,王锡寿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部队的胜利突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如同闪耀的红星,照亮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在追求正义与和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