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南龙马村往昔二三事
◎ 郝剑锋
南龙马义学
南龙马村始祖,系北宋年间即1078年,从汾阳县九支社迁徙至此建村的独姓村落。历代先祖开荒拓土、不辍劳作,置业兴族,先贤辈出。民国初年,贤人郝忠恕、郝忠俊和郝居慧三人慷慨出资兴办义学,为提高村民识文断字和经商兴业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义学位于村西头郝五星家住房现址,义学大门居东,南北方建有砖瓦房各五间、西窑五孔呈四合院布局。村里五家子户还主动献出祠堂看管人的住处供义学使用,足见当时三位贤达的影响力,也彰显了族人一心办学、倾力培养人才的强烈愿望。
义学存续期间,先后聘任西李村名师郭德寿、苏家庄杜养德等名师执教,培养了本村绝大多数适龄学生。一改之前贫家子弟上不起私塾、接受不了教育的窘境,培养了不少社会贤达、乡间士绅,延续了本村文风古村的美誉,副校长郝哲生、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郝心清、国家勋章获得者郝福道、郝荣□、抗美援朝军人郝国英、科技英才郝福申等。
真可谓先贤慷慨出资忙,义助孩童入学堂。德艺有成闯天下,不忘民国三贤良。
村长郝忠宪
这是一个村民耳闻目睹的真实故事。日本侵华时期,南龙马村不幸成为沦陷区,中央军、晋军、伪军和日本人轮番袭扰,村民平静的生活被敌人无情的打破,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村事复杂难于应付,更是没有人愿意出任日本村长,无奈只得抽签轮流担任,维护同族勉强度日。当轮到郝忠宪当村长时,竟发生了一件令人胆战心惊的大事。
当年,村民于振江时年15岁,个子高大、声音洪亮,不幸被日本人抓住,说他是中国兵,嘴里大喊:“死啦死啦的”,要用**捅死他。村长郝忠宪得知后,飞快地跑去和日本人交涉,请求放人。但气焰嚣张的日本人根本不听他的话,举起**就要刺杀于振江,说时迟、那时快,村长郝忠宪快速用力抱住日本兵的腿,并说:“孩子,良民的……”日本兵哪里肯相信,反过来用枪托剁、用皮带抽郝村长,一直打得村长满口流血、遍体鳞伤。但郝忠宪始终不松口、不放手,直至日本人释放了于振江。
日本侵华时,日伪军时常祸害老百姓,四处抓捕杀害抗日军民,广大人民对日本人和“二狗子”深恶痛绝,但摄于其**真是敢怒不敢言,哪里还有唱反调、对着干的份!但智慧而勇敢的村长硬是用皮肉之苦和诚恳的哀求,说服了禽兽不如的日本人,拯救了本村村民于振江一条命。
从此,南龙马村村长郝忠宪舍己护民、刀下救人的事情广为流传、被人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