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洪崖古洞出英雄 歼敌灭寇实壮烈
◎ 晋廷瑞  杨俊辉
 
  巍巍霍岳山是太行山延伸的重要支脉,而位于霍岳脚下的洪洞县境,从霍山深处从东往西呈丘陵梯次地型,沟壑林立,延伸至汾河边南同蒲铁路线边。历史上洪洞、赵城原为二县。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由原抗战时成立的洪洞(河东)县、赵城(河东)县,1946年洪赵成立(河西)联合县,1948年又恢复为洪洞、赵城二县。1954年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变为洪洞县。1959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分离而沿用洪洞县至今。
  洪洞县是全国革命老区县之一,早在1923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到洪洞传播马列、建立进步组织,1925年9月太原特别党支部发展洪赵二县第1个共产党员,1926年建立洪赵二县党支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赵城县建立中共赵城县委、县委书记乔丁珊。1937年10月建立中共洪洞县委、县委书记孙先余。洪洞县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处进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门户要道,也是太岳抗击日寇的前沿战场之一。
  1938年2月24日,侵华日军九架战斗机分作3队,轮番轰炸洪洞、赵城二县城,洪洞县火车站候车室被炸毁,洪洞县城东门、北门多人被炸伤亡。赵城县城火车站被炸,邻近多处建筑物和人员被炸伤亡。1938年2月27日、28日,洪洞县城,赵城县城先后沦陷,被日军占领,并进而占据河东、河西大部分乡村,在洪赵县境内相继构筑炮楼56座,实行“囚笼”和“三光”扫荡政策,残酷蚕食抗日根据地和血腥屠杀抗日军民。罪行累累罄竹难书。日军占领八年期间,洪洞县共计伤亡人口88857人,社会财产损失12083800000法币元。居民财产损失23867590043法币元,共计4808991901法币元。赵城县共计伤亡人口15525人,社会财产损失12138528968法币元。洪赵二县共计伤亡人口104382人,日寇在洪赵二县共制造重大血案惨案20起。
  日军屠杀血染油耳山。洪洞广胜寺镇油耳山村抗战期间是洪洞县(河东)抗日政府,县游击大队驻地,同时也是县抗日政府,游击大队供给部驻地,粮食及抗日物资就隐存在村附近的几处山洞内。1943年10月15日,日军驻洪洞县城太田所部,日军100余人于拂晓前突然突袭包围了油耳山村,随机进村入户将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到村中场院中,逼问谁是八路军及粮食物资下落,面对日寇枪 支 刺 刀,男女老少冷眼相对始终没人吭声,逼问不成,日军把人群中的青壮年全部挑出集中押到村外塔儿山坟地,继续威逼抗日物资下落,在逼问无果的情形下,恼羞成怒的日军将全村24名青壮年用机枪和刺 刀全部杀害,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油耳山,仅有21户人家的油耳山村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寡妇庄”。油耳山屠杀血案更加激发了抗日军民抗击消灭倭寇为亲人报仇雪恨的斗志。
  日军扫荡血洗石门峪。赵城县明姜镇石门峪村位于霍山脚下边沿深处,地势险要,抗战期间,行政公署河东办事处,中共赵城(河东)县委、县政府长期驻扎在这一带,是赵城县抗日的领导中心,日寇为扼杀赵城抗日力量,巩固其占领区,竟然对这个仅有300余人口的山村,前后扫荡175次,烧毁房屋138间,有32人惨遭杀害。更为残酷的是1942年9月,驻守临汾的日军清水师团调集霍县、洪洞、赵城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兵分4路对石门峪、兴旺峪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河东办事处主任裴丽生,赵城县县长杨泽生组织抗日机关及村中群众全部转移至霍山深处,村民兵队长卫锦武带领村民兵在霍山碣石庵山顶日夜监视敌人防突袭。9月11日,四路日伪军会合于石门峪村,发现村空室清野,村中无人,便在村中烧抢,把村里龙王庙及附近房屋全部点火烧毁,村中顿时一片火海,敌人在村中驻扰四、五天,每天组织上山搜山。15时拂晓,在向后山搜索时,发现张敬斋一家住的隐蔽土窑洞,当场抓住潜回村了解敌情的民兵张海生,当即将其杀害,并将张敬斋一家老少八口人全部残忍杀害。日军在石门峪合围扫荡五天,杀害村民13人,但始终找不到八路军及抗日政府机关,无奈只得撤回临汾。石门峪村是用抗日先烈的鲜血染红的,石门峪村不愧为红色的抗日根据地。
  洪崖古洞风雷动,霍岳山下抗敌寇。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以崇尚燕侠之风,一直、二实、三勇敢的洪赵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没有屈服退缩,在东西两山,汾河两岸,广泛发动民众开展抗击倭寇的游击斗争,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经近千次大小战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创造出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战例,以自己的头颅和热血书写了光荣的抗战史。
  山西第一支抗日武装。1936年春天,中国共产党为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东渡黄河到山西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彭德怀任红军东征总司令,毛主席任红军东征总政委于1936年2月20日晚,率领红军抗日先锋军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从黄河西岸陕北绥德强渡东岸山西中阳县,一举突破山西阎军黄河防线。红一军团进占孝义、灵石、介休、霍县沿同蒲路南下,相继于1936年3月17日,18日进入洪、赵二县境内,3月22日进驻苏堡,曲亭南垣一带。红一军团军部先后驻白石、马牧、石止一带,红一师驻白石、大胡麻、上纪落、明姜一带、红2师驻玉峰山、城东、城南、冯张一带。4月9日经万安镇进驻汾西县,5月12日东征红军全部撤离洪赵二县历时50多天,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打富济贫,开仓放粮238户,放粮一万余石。在洪赵二县,发动农民组织赤卫队和农民协会12个。在苏堡、白石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地下党支部。洪赵二县共637人参加了红军队伍。从洪洞走出的中共北方局联络局负责人南汉宸,安排许荒田、李式楷由陕西返回赵城县秘密联络张克莱、王兴吾、徐生芳等人在大胡麻圪垛寺组织建立党支部,筹划迎接红军东征。并派李式楷、张克莱赶赴洪洞县城玉峰山与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舒同联系,舒同了解情况后,写信叫他们到河西石止村找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联系。1936年3月25日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接见并指示。三月底,中洪河东工委成立,萧克任书记,王兴吾任组织委员,卫一清任宣传委员,张国华任地方委员,张克莱任军事委员,下辖洪洞、赵城、蒲县、汾西五个临时县委。1936年4月2日,派萧克、张国华协同地方党组织在石止村组建了成立了山西河东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张克莱、政委萧克、副司令员徐则生、政治部主任张国华、特派员刘宗清下辖3个大队,洪赵二县青年300余人参加了游击队伍。游击队随工委统一行动,先后转战洪洞、赵城、蒲县,乡宁、安泽、古县等地。山西河东抗日游击队,是经红军东征期间在石止村建立的山西第一支红色抗日武装,红色火种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洪赵儿女冲上抗日救国的战场。
  华北抗战指挥中心。在抗战爆发的紧要关头,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发动依靠全民族一致对外抗战,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斗争,成为抗击日寇侵略的中流砥柱。八路军东进太行华北抗日前线,国共合作属于国民党第二战区序列。因太原失守,阎锡山随政府机关撤至吉县克难坡,第二战区司令部及副司令王立煌驻临汾河西土门镇,为便于领导抗战工作,中共北方局书记刘少 奇、办公室主任杨尚 昆也驻到临汾河西刘村,同时,入驻的还有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八路军学兵队。八路军总部也于1937年11月入驻洪洞河西马牧村。临汾洪洞河西这一带成为当时的华北抗战指挥中心。
  1937年11月2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 德、前指书记任弼时、副总参谋长左权、(副司令彭德怀、刘少 奇、在沁源于11月17日奉命到延安参加中央会议)由安泽白素村率八路军总部于11月21日进驻洪洞苏堡村。应邀参加国民党驻军师长马幼良宴请,朱 德总司令并向国民党官兵发表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讲话。11月22日渡汾河到河西韩家庄收到毛泽 东、张闻天坚持山西抗战不动摇电报。
  11月25日八路军总部移驻高公村。11月26日中央军委华北分会会议在此召开,朱 德、任弼时、左权、刘伯承、张浩、林 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等参加会议专门讨论华北抗战及部署敌后游击战事宜。在高公期间,朱 德、任弼时接见了由著名作家周立波陪同的美国总统密使美海军情报官卡尔逊,了解八路军敌后抗战情况。并多次接见了由随军记者舒群陪同的美国著名记者英国曼彻斯报驻华特派员史沫特莱。她随军活动调研,广泛接触八路军将领、战士和洪洞老百姓,亲眼目睹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罪行,其著名著作《中国在反击》就是在洪洞跟随八路军总部活动期间写作完成的。1938年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出版,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红色革命和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事迹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1937年11月,经党中央宣传部任命著名作家、文学家丁铃为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团团长。吴奚若为副团长,率西北战地文艺服务团40余人渡黄河、经大宁、蒲县、临汾,沿路宣传演出到洪洞八路军总部驻地高公村,文艺服务团驻附近的西漫底村。文艺服务团在总部驻地高公村、万安村、白石村、马牧等村多次宣传演出,在宣传鼓舞下,洪洞当地不少抗日青年热情高涨,要求参军参战。抗战期间,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团随八路军总部演出活动在洪洞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937年12月下旬,朱 德、任弼时、115师师长林 彪先后到万安村给山西抗敌决死第2、4、5纵队指战员,分别作了“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华北抗战形势和任务”“平型关战役经验”的报告。1937年12月30日,驻高公村历时35天的八路军总部移驻马牧二村风驰楼紧挨着的许家大院。1938年元旦,驻杜戌村的115师686团,在李天佑团长、政委杨勇、参谋长彭维的指挥下列队整齐,由三四三旅旅长萧华亲自陪同接受总司令朱 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总部首长前来阅兵,阅兵仪式后召开平型关战役祝捷大会。平型关大捷缴获的日军武器向群众展览。全体阅兵将士驻白石村八路军随营学校干部,白石、杜戌村村民代表参加了大会。夜晚在白石村举行大型军民联欢文艺晚会,晚上总部领导,随营学校干部学员及白石村村民一千余人参加了联欢文艺晚会。文艺晚会节目主要有丁铃率领的西北战地文艺团演出抗日歌曲、话剧,白石村民间自编的抗日救国文艺节目。整个联欢会群情激荡,歌声高潮迭起。1938年1月2日,时任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129师师长刘伯承,一起到马牧八路军总部向朱 德、彭德怀汇报129师和晋察冀边区工作情况。1938年1月5日,由于129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浩染肺病,中央决定调张浩回延安治病,任命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副主任邓小 平接任129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从此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而闻名天下。1938年1月6日至8日,中共北方局,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在马二村八路军总部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朱 德主持,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延安12月会议精神,刘少 奇作了重要讲话,讨论了华北抗战的方针。1938年1月13日,朱 德、彭德怀和林 彪、贺龙、刘伯承、阎锡山、卫立煌等一起从临汾坐火车赴洛阳。于1月15日参加了蒋介 石召开的第一、第二战区师长以上的将领会,于1月17日朱 德、彭德怀面见介 石。会后第二战区将领回到临汾,继续商谈如何对日作战的问题,于1月20日,朱 德等返回马二村八路军总部。1938年1月31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国民党军事级将领,乘车从临汾土门村到马二村八路军总部拜年,朱 德为此举行了盛大欢迎会,和驻地军民一道对友军长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会上丁铃率领的西北战地文艺团演出了一些反映抗战国共合作的精彩文艺节目,全场气氛热烈活跃,卫立煌等国民党将领看了非常赞赏,不断鼓掌,更让卫立煌赞叹是八路军在如此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还能搞起这样的优秀的文艺团体,激发广大军民抗日决心和斗志,具有特殊意义。1938年2月上旬,八路军总部在万安村东大庙戏台举行欢迎民主人士李公朴陪同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八路军总部访问,后在马二村八路军总部多次会见斯特朗。1938年2月13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致电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拟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到河南任省委军事部长,经总部同意彭雪枫率八路军学兵队一百余人南下河南,彭雪枫后任新四军独立师师长。后第二战区长官部由吉县迁移至陕西秋林镇,同年10月又设立了八路军驻秋林镇办事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王世英任处长。1938年2月10日,爱国“七君子”之一的民主人士李公朴应邀到赵城县好义村广场,向驻好义村的决死二纵队官兵、第六行政公署和裴丽生兼校长的公署随营学校师生、牺盟会洪赵中心领导人作了抗战形势的演讲。1938年2月17日,阎锡山、卫立煌、朱 德在临汾土门镇会合研究山西抗战形势,决定将第二战区部队分为东、南、西三路军,晋绥军为西路军,由阎锡山指挥,南路中央军由卫立煌指挥。东路军任命八路军总司令为东路军总指挥,除原辖的八路军三个师和山西抗战决死纵队第一、三纵队除外,还负责指挥国民党第3军、第7军、第47军和第94军、第17师、第529旅等部队。任务是以一部固守晋城、陵川、黎城东阳关一带线,主力向榆次、太古和同蒲路地段发起攻击,关键时刻,朱 德大胆提出以进对进的作战策略。迎着日军的攻势向东打,采取运动游击战方针,伺机歼敌,在抗战紧要关头,八路军总部不是西过黄河回延安,而是迎着日军攻势挺进太行山。就近指挥东路军各部作战。八路军总部在洪92天,于1938年2月20朱 德、彭德怀各率一部离开马牧村东进太行山前线指挥各部与日军作战。从此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长驻太行山区领导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敌后游击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红军东征到洪赵,八路军总部驻洪指挥抗战期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 奇、任弼时、彭真、邓小 平、左权、关向应、张浩、彭雪枫、耿飚、舒同、康克清、南汉宸、王世英、裴丽生等。开国元帅朱 德、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罗荣桓。开国将军陈赓、罗瑞卿、杨得志、杨成武、杨勇、刘亚楼、李天佑、萧华、萧克、韦国清、彭绍辉、谢富治、苏振 华、梁兴初、符竹、曾思玉、王近山、张国华、周希汉、李成芳等。还有著名作家、著名记者、民主人士李公仆、周立群、舒群、丁铃、贺绿汀、魏巍,卡尔逊、史沫特莱、斯特朗等,都在洪洞槐乡红色大地上留下了工作、生活、战斗的光辉足迹。
  随营学校在洪洞。八路军总政治部移驻马牧期间,于1937年12月底,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 平率八路军随营学校驻白石村,校部驻白石村温家大院,校长韦国清,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有学员1000余人。著名军旅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1937年12月,17岁的魏巍只身一人从河南郑州几番周折来到山西洪洞马牧一村学校里,找到115师师部军政干校,要求参加八路军,参军后编列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员,多年来魏巍一直认为洪洞马牧、白石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也是他的第二故乡。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其前身是红军步兵学校。抗战爆发后,东渡黄河随八路军总部一起行动,战地培育基础干部,随时补充部队。校长韦国清经常到马牧总部请示汇报工作,朱 德、彭德怀、任弼时经常到学校授课。朱总司令授课时经常和学员们一起打篮球,这在中国历史上和旧军军队里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有这种新气象。朱总打篮球的故事仍在洪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流传着。期间,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先在临汾刘村八路军学兵队创作著名抗战歌曲《游击队之歌》,八路军总部驻洪,随营学校驻到白石村后,贺绿汀又转到随营学校,住校部温家大院,进一步对《游击队之歌》进行修改完善,并在随营学校教唱学员,很快随营学校1000余名学员都在传唱《游击队之歌》,八路军总部、驻洪115师、洪赵决死纵队、洪赵游击大队都传唱《游击队之歌》,洪赵大地霍岳飞虹塔下,汾河两岸到处有《游击队之歌》的歌声,歌声飞越太行,传到白山黑水,越吕梁过黄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抗战史上最为经典的名歌之一。
  八路军总部于1938年2月20日,撤离马牧村,洪洞随营学校奉总部命令于2月22日西迁陕北洛川。在学校首长的请求下白石村紧急动员民工支援学校西迁。白石村紧挨汾河在历史上就是芦苇编织村,当时是当地搞编织的大忙季节,经过动员后全村全力以赴,组织骡马、牛车60辆、牲口200多头,担负起千余学员运转行李、图书教具及其它教学物资的任务。在西迁途中,先是遭日军轰炸,民工队郝国英一头大黄牛被炸死,牛车被炸坏,在黄河渡口龙王庙过河要在冰桥通过,骡子、牛车冰滑极其危险,白石村民并无怨言,克服困难冒着风险继续西行,终于将随营学校的物资安全送到陕北洛川。随营学校结业后的学员被分到四面八方八路军部队中,他们永远忘不了在白石村学校学习的美好记忆,永远忘不了白石人民的支援奉献。
  踊跃参加八路军。1937年11月八路军总部驻洪洞后,同月八路军115师师长林 彪、副师长政委聂荣臻平型关大捷后也驻洪赵二县休整,师部驻马牧一村,三四三旅旅部驻南垣董庄村,六八六团驻曲亭村一带,六八五团驻赵城县明姜、李托村、大胡麻村一带,总部一方面配合地方宣传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政策,一方面在洪赵二县积极动员扩军备战。在平型关大战中,出现战场收治设置不适应作战的矛盾,林 彪师长紧急签令,在中共洪洞县委配合下,在洪洞当地紧急征召100名文化新兵,由师部医务处组织医训班,在马一村紧急成立了115师野战医院。当时驻洪洞县城内的县委书记孙先余,组织部长李仲甫积极部署在各村组织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队伍,直接动员招收1000多名青年参加八路军送董庄村115师343旅部,旅长萧华亲自接收了新兵入伍。赵城县委动员招收青壮年300余人,由区委书记卫一清带队送交115师685团大胡麻村团部驻地,交给团长杨得志,副团长梁兴初、政委耿飚。洪赵二县1500余名英雄健儿加入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
  打响抗日第一枪。1938年2月20日,朱 德、彭德怀率八路军总部机关撤离洪洞马牧村总部向东转移太行山途中,边走边指挥,电台频繁信号被日军侦知,认定这是我方重要指挥部,日军便派攻占临汾城的108师团苫米地旅团沿临屯公路追击。1938年2月25日(日军于2月27、28日占领洪洞、赵城县城),原保卫临汾城的决死三纵九分队接令,在总队长许光斗,政委戌子和的率领下,于洪洞古罗村沿临屯路两侧设伏阻击东进的日军苫米地旅团,阻击激战一整天,毙伤日军300余人后,临汾日军增援部队快到古罗村,傍晚九分队撤到浮山县境内休整,古罗伏击战是洪赵二县大地上最早打响抗击日寇的第一仗第一枪。
  建立东山抗日政权。1938年2月27日、28日,日军占领了洪洞和赵城县境,封锁了南同蒲铁路沿线和汾河渡口,洪赵二县被分割为汾河东西两部分。1938年5月中共洪赵特委委员龚子荣过汾河,在明姜郭家节村组建中共洪赵工委同时第三行政公署成立河东办事处,裴丽生任主任。1938年5月行政公署洪洞办事处在东湾村成立,杨少桥任主任,随后移驻高崖村、苏堡茹去村、原上村,1938年6月杨少桥调任赵城县任县长,先后由卫勋元和石金河任主任。
  1939年12月,阎锡山在汾西发动“晋西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洪赵二县党组织及地方武装被转移到沁源、安泽境内。中共中央从抗战大局出发,同阎锡山达成驻防协议,以汾离公路为界将晋西南地区划阎防区。洪赵二县则以汾河为界,河东划归我党抗日政府管理,河西则以阎编区政府管理。1940年2月9日根据晋西路办事处指示,组建洪洞县河东抗日政府卫勋元任县长,赵城县(河东)抗日县政府,杨少桥任县长。2月11日,卫勋元率队回洪途中。(因阎顽卫立功教导师盘踞在东山石门峪至古县五马岭一线),在古县五马岭村被阎顽卫立功教导师伏击包围,在组织突围中壮烈牺牲。杨少桥率队也在石门峪受阻,二县下山未成退回安泽境内。1940年4月12日,根据太岳二地,重新组建了中共洪洞赵城县委、县政府,孙先余任县委书记,田杰三任政府县长,杨毅任赵城县委书记,杨少桥任政府县长。洪赵二县县委政府准备下山开辟洪赵河东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经向太岳区党委请示,派太岳部队苏鲁团长率25团,刘枫团长率42团分南北两路配合洪赵基干队下山协同作战。赵城县游击大队在大队长徐生芳带领下,将阎顽军42师及教导师部队从东山石门峪一带赶下山来,太岳主力部队25团一路由霍山脚下经柴村、韩家庄、营田庄向西南,42团则由苏堡、李堡、冯堡向东北夹击,于明姜小李托村田家坡将阎顽42师和教导师部队击溃消灭,师长卫立功只带10余人仓皇渡汾河逃往河西阎管区,(史称田家坡战斗)。赵城县先于兴旺峪村成立抗日县政府,杨少桥任县长,县委书记杨毅。中共洪洞(河东)县委,县抗日政府在广胜寺东湾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洪洞(河东)抗日政府,田杰三任县长。中共洪洞(河东)县委书记孙先余,组织部长黎巍,赵城(河东)县委书记杨毅、赵城(河东)抗日政府县长杨少桥,中共(河西)县委书记杨华也同时参加了会议(史称东湾会议)。兴旺峪、东湾会议在我县抗战史、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