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大地
洪崖古洞出英雄 歼敌灭寇实壮烈
◎ 晋廷瑞 杨俊辉
(接3101期第3版)
陈赓决战晋家山。1940年6月下旬,日军对我太行区榆社、武乡、辽县以南根据地地区进行大扫荡。乘我太岳区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之际,阎顽军61军副军长高金波率二零八旅、四一五团、四一七团和崔道修暂编第1旅六十四及教导师卫立功部,共计3000余人,在日军四十一师的支持掩护下,东渡汾河经苏堡镇、蜀村、北铁沟等村,抢占了凤凰堰,杏树垣至晋家山一线南北长达10余公里的西山梁、妄图以此为跳板,蚕食我安泽沁源抗日根据地进而进犯长治潞安一带。刘、邓首长指示由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指挥发起“晋家山战役”坚决消灭盘踞在这里的阎顽军。我太岳纵队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七七三团、决死一纵队二十四团、二十五团、三十八团、洪赵地方游击队共计7000余人,在陈赓司令员的指挥下于7月2日战斗开始打响,经激战将阎顽军赶至晋家山一带团团包围,于7月9日发起总攻,战斗于7月12日胜利结束,晋家山战役共击毙敌人1000余人,俘敌中将61军副军长高金波及其官兵2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00余件。
洪赵两县人民听说要打苏堡山上晋家山阎顽61军,纷纷要求支前参战,两县共组织运输队,担架队1600余人,从平川收集白面,小米、猪肉、粉条、蔬菜等物资及时送往东山前线,并组织担架队及运送伤员,有力的后勤保障也是晋家山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晋家山战役的胜利,有力的打击了阎顽和日伪敌人的嚣张气焰,河西阎顽从此后再无过河侵犯,更加巩固和发展了洪赵两县河东抗日根据地。
洪赵纵队转战岳北。洪赵纵队(总队)、洪赵支队。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后,晋南和洪赵地区撤到太岳区的干部有四五百人。当时,坚持在晋西南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主力部队是洪赵游击三大队,汾孝游击四大队和县区游击队。1940年2月,为加强对敌斗争,统一领导在孝义县五区郭家掌附近合编组建了八路军洪赵纵队(总队),共计1000余人,以洪赵游击三大队,赵城游击中队为主,包括晋西支队一个连,决死二纵四团一个连,隰县和灵石县各一个中队,龚子荣任总队政委、解学恭任总队长、刘文珍任政治部主任、甘一飞、晏显升率领的四大队与洪赵总队合并,晏显升任总队长、解学恭任政委、甘一飞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5月洪赵纵队发展到3000余人。1940年8月,洪赵纵队完成了晋西南干部转移的任务。1940年10月初,洪赵纵队集中六个连兵力,突然包围了孝义梧风村阎顽军一师三团二营,歼灭了这支在我晋西北边沿侵扰的部队,不久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洪赵总队还担负着根据地老百姓抢粮运粮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打仗,一连连长向芳贵,总队长晏显升在汾阳县向阳镇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按照中共北方局指示,总部还担负完成来往延安和敌后根据地之间干部护送任务,在各县地下党配合下,建立起在敌战区交通线,在四年时间里,支队安全护送来往延安近2000名干部,他们中有刘少 奇、罗荣桓、陈光、罗瑞卿、陈赓、薄一 波、安子文、蔡畅、何长工、刘志坚、李聚奎、陈再道、周希汉、吕振羽、江旺等同志,特别是护送刘少 奇在过山东时由《铁道游击队》护送,到达山西地界也就属于洪赵支队护送。1941年,洪赵支队在晋西北、太岳区根据地参加了12次较大的反扫荡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六年中战斗时间最长的是参加沁源围困战,坚持两年半直到1945年4月日寇弃城逃窜。以洪赵人为主组建的洪赵纵队(总队)独立支队,即是一支转岳北抗日反顽的战斗队,又是一支在黄河两岸出入完成任务的工作队。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对晋西南工作方针,巩固发展太岳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12月,太岳军区举行追悼烈士大会,洪赵独立支队牺牲的排以上505名干部的英名被铭刻在“岳北抗日烈士纪念碑”上。
八路军洪赵纵队(总队),洪赵支队永垂史册!
陈士榘设伏细腰沟。刘家垣镇磊上村,村东北侧有到蒲县必经之路细腰沟,人行山道坡陡沟深,只能供一人一线慢慢行走,地势险要。1941年8月中旬,驻霍州城的日军与堤村平垣村炮楼之敌联合约五百余人兵力,前往蒲县境内扫荡我抗日游击队。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陈士榘率支队主力部队在吕梁军区第九分队配合下,提前将部队埋伏于细腰沟山路行道,作战指挥部设于村中。伏击战斗于十一时打响,经激烈战斗击毙日伪人员300余人,我方也有18个战士永远长眠于吕梁黄土高坡。这一伏击仗大伤了当时晋西南地日伪军的元气,是一次成功胜利的伏击战役。
王近山歼灭“观战团”。1943年10月17日,太岳军区司令部接到临汾地下谍报站紧急情报,东京日军参谋本部从各地抽调日军旅团长、联队长和少佐,军官学校士官生共180余人,组成“华北军官观战团”由少将服部直臣率领,坐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作战场地实地观战,领略冈村宁次扫荡“铁滚战术”杰作。三八六旅长兼太岳第2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带领三八旅16团到陕安行进到洪洞南北卦底村,接太岳军区司令员火急电告,命令王近山在临屯公路两侧设伏消灭日军观战团。于10月23日下午在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铭烈及韩略村民兵的配合下,秘密到西韩略村察看设伏地形,制定作战方案,明确了解各营连伏击地点和战斗任务,于10月23日夜10时左右,部队提前到达设伏地点。于10月24日早晨8时20分日军3辆小汽车、10辆大卡车、一辆接一辆进入伏击圈,随机战斗打响,我设伏部队从公路两侧同时开火,猛烈的枪弹、手榴弹、掷弹筒打向日军车队,在消灭大部日军军官的情况时,王近山亲自率领部队冲锋上阵,向日军发起更猛烈的百刃围歼战,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铭烈带领县武工大队和韩略等村民兵配合上阵杀敌,韩略的民兵杨玉秀用手榴弹炸毁日军汽车1辆,柏村民兵李知礼用铁镐夺下鬼子军官东洋刀,与敌人厮杀英勇牺牲。经过持续近一个半小时激烈战斗,180人的日军“军官观战团”,除3个“士官生”钻在公路边狼窝洞内得以逃脱外,其余全部葬身于西韩略村一段公路道沟中。上午10时,参加部队迅速转移到离战场20华里的韩略堰村,取得了伏击战的全面胜利。随之而来的日军飞机飞临战场上空,看到的只是13辆被炸毁的汽车残骸,还有180名被打 死的日军军官尸体,不见八路军战士身影,只得乱投几颗炸弹泱泱离去。在伏击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23名烈士长眠于韩略烈士陵园。这次漂亮的伏击战,震惊中外,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八路军总部表彰和嘉奖。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裴丽生苏堡村阻击战。1939年7月,第六行政公署河东办事处主任裴丽生率决死纵队三支队驻防苏堡村,保卫洪洞抗日政府机关安全。驻洪洞县城日伪军经尹壁和蜀村,分两路向苏堡村我军阻击阵地进犯,三支队在组织群众向东部霍山转移时,激战开始,敌火炮向支队猛烈轰击,组织步兵向我军机枪阵地反复冲锋,支队领导为尽快打退敌人进攻,决定派一小股部队从后山绕到敌后袭击,使敌腹背受敌,伤亡惨重,傍晚不得不败回洪洞县城,三支队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保卫了苏堡茹去村抗日政府机关及群众的安全。
景仙洲郭家节反偷袭。汾河东抗日支队是一支转战于洪洞、赵城、浮山、临汾一带的我党抗日武装。支队长景仙洲是一位敢打猛战恶战的指挥员,打起仗来不要命,日伪和群众都称打起战来的“景疯子”。1941年12月21日,驻守广胜寺道觉村据点的日军一个中队及伪军一部,妄图偷袭赵城县驻石门峪、井子峪抗日政府机关,驻防在郭家节村的汾东抗日支队长景仙洲早有察觉,提前在郭家节村构筑好布防工事,利用山地有利地形,指挥支队战士同日伪军进行激烈的反击战斗,在激战当中,决死一纵二十五团一营闻讯赶来,从侧翼发起反击战斗。日伪军招架不住大败而退。此次反击战斗击毙日军中队长田中横野,打死打伤日伪军45名,缴获枪 支弹药和军用地图。一连排长陈明山和22名战士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受到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和政委薄一 波的通令嘉奖。
烽火台下伏击战。苏堡镇蜀村地处洪古公路线上,公路从村中穿过,村北依虎头山丘,村中北山高处现存有明代烽火台一座,南临涧河地势险要,是进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门户要道也是伏击的理想作战地点。1948年8月,日军刚村宁茨使用“铁滚战术”,向我太岳区抗日根据进行大扫荡,我太岳抗日军民经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取得了反扫荡的重大胜利。11月初,从太岳根据地扫荡正在败北的日军,拖着疲惫的躯体,垂头丧气地沿洪古路线向同蒲沿线撤退。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洪洞县游击大队大队长段龙章决定在蜀村北山烽火台一线设伏从太岳抗日根据地扫荡撤退的日伪军,县游击大队大队长段龙章亲率县游击大队二连,协同八路军57团一连,以蜀村烽火台为指挥中心,连接蜀村西堡子一线秘密设伏,等沿洪古线撤返日军队伍。设伏于第二天,从太岳根据地撤出日伪军一部进入伏击圈,大队长段龙章一声令下,我设伏部队猛烈开火截断敌人退路,在火力掩护下,伏击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猛扑痛击敌人,公路两侧冲锋号声、战士们的喊杀声、枪炮声、鬼子的嚎叫声交织在一起,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经半小时激烈战斗全歼日军一个连队,伪军一个排,缴获歪把子轻机枪2挺,掷弹筒一具,步枪60余支,俘敌10余名,打了一场极为漂亮的伏击战。
巾帼出手敌胆寒。1938年2月18日下午,一队日伪人员来到耿壁村,伪军随后返回赵城县城,日军108师团米田部60多个日军登上耿壁村堡子,将五六个院内居民全部赶走住了下来,见此情景,村民郝虎子、王海子二人决定悄悄前往东山腰间的孙家山村决死纵队驻军报信。孙家山村当时驻扎有决死一纵一营两个连,营教导员刘亚雄是位女性,山西兴县里峪上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苏联,抗战时曾往太行区第三专署专员。听到这一消息,营领导决定打这一仗。刘亚雄决定部队分南、北东路秘密进攻。由于有耿壁村民做向导,战士们走的全是捷径,直到北路突击队登上堡子顶端,敌哨兵被打 死,沉睡的日军才被枪声惊醒乱作一团,就这样我部队迅速控制北、东、中村制高点,战士们冲入院内,从各窑洞窗户向慌乱的日军扫射,冲入院内的日军也被我方居高临下的射手射死,这次夜袭战全歼日军60多人,缴获三八式步枪60余支,歪把子机枪1挺、九二式步兵炮1门,打了一个大胜仗。1939年3月2日,在安泽县唐城镇,军民3000余人举行游击一团庆功大会,大会由一团政委阎定础主持,时任决死一纵政委兼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主任薄一 波亲临大会,代表纵队奖励耿壁村战斗有功人员。
洪赵反稻田斗争。1942年至1944年间,日军制定了以战养战,改麦田为稻田,种植稻田的庞大计划,准备在洪洞,赵城二县武装强行开发稻田。洪赵二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稻田斗争。1944年5月6日,县游击大队政委黎巍组织群众800多人,以南秦村为中心扫毁稻田,1944年5月27日,洪洞抗日政府县长郭思敬召集县、区、村三级干部会议,部署方案即开始行动,组织1千余人,由干部带队一夜之间毁掉南秦、冯堡、东西永一村秧苗稻田,并于夜间,县武工队队长张生贵,率领民兵,夜袭南秦日军根据点,一举捣毁歼灭日军“稻田事务所”。
1944年5月下旬,赵城县在反稻田斗争中,抢稻种五万斤,毁渠6次,毁稻秧4次,县游击队打死日军稻田顾问一名,洪洞水田主任一名,参加反稻田斗争群众高达3000余人。洪赵两县取得了反稻田斗争的完全胜利。
军民抢运“赵城金藏”。洪洞县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唐、元、明清均有修葺、续建。广胜寺因琉璃飞虹塔而闻名,寺内“赵城金藏”更是国宝。
1942年4月中旬,驻广胜寺道觉村据点日军,通知广胜寺寺院住持,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期间,日本考古专家要上塔扫塔祭佛。抗战爆发后,为赵城金藏不至丢失。广胜寺力空住持将赵城金藏由大殿经柜移到塔内,用砖将塔门封死,日本人要上塔祭佛金藏必将暴露。力空住持得知后急忙到明姜兴旺峪赵城县抗日政府驻地找赵城县抗日县长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杨泽生县长向时任县委书记吴辰汇报,并由县委派人向太岳二地委报告,赵城县委根据太岳区党委和二地委史建书记指示。经研究决定于1942年4月25日夜间行动抢运金藏,绝不能让“赵城金藏”落入日本人之手。中共赵城县委研究以赵城县县长杨泽生,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徐生芳,县公安局长刘骞组成抢运“赵城金藏”指挥小组,由杨泽生县长统一指挥,并将县委、县政府、公安机关和周边山区可靠党员干部120余人组成抢运队伍。县长杨泽生坐镇兴旺峪村统一指挥,县游击大队长徐生芳带领县大队,二地委派下的一个八路军连队配合包围监视道觉村据点日军,掩护抢运队伍。县公安局长刘骞带领抢运队伍拉开距离,毫无声响的向广胜寺前进。寺院和尚根据事先安排将藏在塔内经卷从塔内吊下,抢运干部队伍即接手将经卷装入布口袋,背上经卷急速向郭家节村转运,在郭家节村准备好驮驴,每袋装一驮。从郭家节村到广胜寺十多里山路,抢运人员往返背运,有的丢鞋光着脚背运,有的挂破衣服,来回三四趟才将经卷4800余卷抢运背完,黎明前交由八路军连队押送驮队将“赵城金藏”转移至安泽县亢驿镇太岳二地委驻地,这场党政军和僧人全力配合,快速闪电般的总体战,没放一枪,没伤一人,胜利完成了“赵城金藏”抢运任务。1942年5月,日军对太岳进行大扫荡,将经卷移交太岳行署,将经卷藏在沁源山区一个废弃的煤窑内长达四年之久。1946年又运到河北涉县天主教堂交由北方大学保管。1949年4月运交北平图书馆。1954年开始整修赵城金藏。1982年全部整修经卷工作完成后,现存北京图书馆,为镇馆国宝之一。
血染的丰碑。五马岭卫勋元牺牲。1940年2月9日,根据三专署路西办事处指示,组建洪洞县(河东)抗日政府,任命卫勋元为政府县长,1940年2月11日,卫勋元由安泽率队回洪洞南垣途中,在古县五马岭村遭阎顽卫立功教导师包围,在突围激战中壮烈牺牲。
东湾村赵德荣牺牲。1941年7月11日,驻赵城,洪洞县城及苏堡据点的日伪军合击洪洞(河东)抗日政府驻地东湾村,洪洞县游击大队大队长赵德荣迅速组织指挥县游击大队一连和洪洞(河东)公安局实施突围战斗,在突围激战中,县游击大队长赵德荣壮烈牺牲。
李春荣血染敬村。李春荣洪洞广胜寺石桥村人,1938年参加抗日武装,先后任交通员、工作员、指导员、洪洞曲亭抗日三区区长。1945年夏收之际,李春荣和区助理员候美德在县政府开完会,一村接一村安排夏收抢收工作,夜宿曲亭敬村一大户人家李家楼院,因叛徒告密,驻曲亭炮楼日军将李家楼院团团包围,因院墙太高无法实施突围,只得决一死战,在抵抗中候美德首先中弹身亡,李春荣只身一人,边打边被敌围困在院内,子弹打完,腿受重伤,被敌抓住,捆于院内大柱子上严刑拷打,逼其就范,李春荣大义凛然,痛斥倭寇,骂声不绝。日军遂灭绝人性,轮流将他浑身连捅13刺 刀,血流如注,壮烈牺牲。
尚登云宁死不降。洪洞县西乔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洪洞三区区分队长,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岁月里,他带领这支小分队,昼夜出没杀鬼子除汉奸,袭碉堡破铁路,使敌闻风丧胆。1945年1月23日,他奉上级之命带一游击小组,深入敌控铁路沿线活动,夜宿秦壁村圪塔院内,1月24日拂晓,日军突然包围了村子,他只身掩护其他战士迅速撤退,激战中身负重伤,被敌所捕抬赴洪洞县城。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迫使他投降,尚登云坚贞不屈誓死不降,敌人无计可施,又将他押赴临汾日军宪兵队囚禁,1945年6月,尚登云在临汾英勇就义。
林克信瓦窑头遇害。林克信洪洞县赵城镇瓦窑头村人,1939年入党,历任赵城县二区武装工作委员会主任兼政委、赵城县一区武工队队长。抗战期间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并多次伏击日军,击伤击毙多人,鼓舞民众。1944年,身为中共赵城县委宣传部长的张冰如叛变投降,对我赵城党和抗日武装威胁极大,林克信奉命潜入赵城县城,在日军严密保护叛徒张冰如的情况下,手持双枪将其击毙于张家中,为党组织及地方除一大害,被太岳区表彰为完成特殊任务,建立特殊功绩的战斗英雄。1945年6月,他在瓦窑头村与日伪遭遇,当即被俘杀害。1948年被赵城县人民政府授予“忠肝义胆”金匾。
霍岳娇子徐生芳。 明姜小李托村人,1937年入党,1938年组建赵城县二区自卫队任队长,1941年9月,任赵城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带领赵城县抗日军民打日伪、端炮楼、破击铁路线150余次,炸翻日军列车6次,参加了著名抢救“赵城藏”战斗。徐胜芳指挥作战,英勇善战,打起战来不要命,被赵城县当地称为抗日的“徐魔子”,一时间令日伪军闻风丧胆,为赵城县的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0年初,太岳区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于1月12日在明姜后河村以赵城、霍县、灵石游击队为主组建太岳一分区新编第七团,徐生芳为团长。1947年7月13日,奉命攻打安邑县城,徐胜芳亲率领营连干部到城下抵近侦察,不幸触雷牺牲。太原区授予徐生芳“霍山脚下英雄”光荣称号。
民兵英雄高辉达。洪洞大槐树镇大胡麻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安泽县武委会干事,1945年秋经组织批准参加洪赵三区武装突击组,锄奸反霸,瓦解敌军,开展敌区活动,虎穴锄奸,捕捉敌特等方面多次歼灭敌人,屡建奇功。1946年11月19日,敌军400余人掩护汽车从临汾往赵城县城运送给养,他同战友迅速赶到大胡麻西南角堡子上狙击敌人战斗,从清晨打到下午3时,高辉达在作战中英勇牺牲。1947年1月,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 平以参字第1号通令,授予其“民兵英雄”称号。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戌武胜唁电高辉达家属。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为高辉达颁发了烈士证书。
特等杀敌英雄韩金虎。洪洞县明姜石门峪村人,抗战爆发后,1940年参加民兵并担任村武委主任,上级给他发了一支德国造“老套筒”,就同日本鬼子打起游击来了,不到三个月就打死鬼子15人。1943年初日伪军东到石门峪扫荡,韩金虎顾不得召集民兵就利用地形,东打西藏,一人一枪的“麻雀战术”,7枪打死7个敌人,打的日伪军一个连不敢前进。同年9月,又在大东沟带领民兵设伏,6枪打死7个鬼子,一个鬼子被串了“糖葫芦”。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老套筒”单独作战和配合部队作战272次,仅他一人用“老套筒”就消灭敌人152人,1947年被太岳区武委总会授予特等杀敌英雄,神枪手标兵,“老套筒”光荣称号。
一级战斗英雄张永胜。洪洞县赵城镇大连沟村人,1942年抗战时期入党,在担任民兵连长期间,曾组织参加“阎家庄炸碉堡”,“永乐村打伏击”等战斗。他胆大心细,刻苦钻研,亲自试制成功了400多个石雷,在多次对日作战发挥了巨大威力,被太岳军民称为“爆破大王”,荣立一等功1次,并被太岳军区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特等爆炸英雄商清富。洪洞县曲亭镇师村人,抗战紧急紧要关头。1943年冬,商清富在南垣师村办起地雷厂,他经常活跃在南垣一带,运用地雷战杀敌成绩显著。1944年11月,洪洞县召开群众大会,商清富被选为一等民兵英雄,奖8音手 枪1支,皮手套1个,花毛巾1条,铜奖章1枚。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商清富爆炸队共作战566次,单毙敌316名,炸敌汽车2辆,碉堡58座,单独配合部队解放城镇20余处,先后为太岳区提供炸药8万吨以上,造地雷数万颗,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被太岳区评为“特等爆炸英雄”。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张伯富。洪洞县大槐树镇西冯堡村人,1941年入党,抗战期间曾任武工队队长,抗日一区武委会主任。他带领民兵勇敢机智的与日伪作战,游击战经常出没于敌人的城郊和据点之间。他的民兵队号称“张伯富战斗队”,杀汉奸、捉鬼子,多次完成提供情报各种任务,战功卓著,屡次授奖。1945年太岳区武委会奖给他带领的民兵队一面“铁石联防”锦旗。1947年6月,在太岳区群英大会上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大会,被评为全国“民兵战斗英雄”。1960年,作为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出席会议,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洪赵二县抗战时期发生过重大战役,重大事件的革命老区村193村。抗战时期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驻扎过的革命老区60村。战争年代出兵、出粮、出钱、支援革命贡献大的10村。
洪洞县县城、乡镇、村革命烈士纪念亭、纪念碑、烈士陵园共计37处。
解放赵城纪念亭,位于赵城镇凤凰广场东南角。1946年8月14日,太岳四纵第十旅第二次攻取赵城县城,为纪念县城解放。时任赵城县县长晋量子特刻碑为念,由于种种原因,此碑埋于地下60年。2006 年,为纪念赵城解放 60 周年,重新立于赵城广场。被中 共洪洞县委、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 “洪洞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洪洞县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洪洞县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东北角,建于1952年12月,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庄严肃穆,由革命烈士碑亭和骨灰存放堂两大部分构成。烈士亭为砖木结构四角长方形碑亭,分洪洞烈士亭和赵城烈士亭,两亭东西并列。洪洞烈士亭下立有6通巨碑,首面碑上镌刻着山西省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王世英题词:歼敌灭寇实壮烈,洪崖古洞出英雄。接着是中共洪洞县委原书记张耀庭撰写的《槐乡儿女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赵城烈士亭补建于1984年5月,亭内立巨碑5通,首面碑上镌刻山西省人民政府原省长裴丽生的题词:烈士英名永垂不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石碑的背面,刻有洪洞县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被中 共洪洞县委、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洪洞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要不忘国耻,传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在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完)
推荐阅读
- • 洪崖古洞出英雄 歼敌灭寇实壮烈
- • 茶香飘飘
- • 也有几分道理
- • 记忆中的第一次看电影
- • 夕颜花事,爱情的明暗褶皱
- • 赶 集